「大齊帝國」:修訂間差異
imported>ChiEmpire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 |||
第5行: | 第5行: | ||
|image_coat= [[檔案:齊三代國徽.png|100px]] | |image_coat= [[檔案:齊三代國徽.png|100px]] | ||
|motto= 「榮耀與智慧」</br>(英語:''Glory and Wisdom'') | |motto= 「榮耀與智慧」</br>(英語:''Glory and Wisdom'') | ||
|anthem= 《吾皇萬歲》(帝皇頌) | |anthem= 《吾皇萬歲》(帝皇頌) | ||
|royal_anthem= | |||
|symbol= 五爪龍 | |symbol= 五爪龍 | ||
|capital= [[無上皇都]] | |capital= [[無上皇都]] | ||
第18行: | 第19行: | ||
|leader_name1=[[奧爾德一世]] | |leader_name1=[[奧爾德一世]] | ||
|leader_title2=[[大齊帝國首相|總理大臣]] | |leader_title2=[[大齊帝國首相|總理大臣]] | ||
|leader_name2= [[ | |leader_name2= [[陳廷宇]] | ||
|leader_title3=財政顧問 | |leader_title3=財政顧問 | ||
|leader_name3= | |leader_name3= [[何正]] | ||
|leader_title4=天文台台長 | |leader_title4=天文台台長 | ||
|leader_name4= [[安迪]] | |leader_name4= [[安迪]] | ||
第32行: | 第33行: | ||
|calling_code=+852 | |calling_code=+852 | ||
|cctld=.ce | |cctld=.ce | ||
|population_census = | |population_census = 15人 | ||
|population_census_year = 皇憲 | |population_census_year = 皇憲二年 | ||
|official_website = https://www.instagram.com/chi.empire/ | |official_website = https://www.instagram.com/chi.empire/ | ||
|image_map3=ChiTerritory.png|map3_width=276px | |image_map3=ChiTerritory.png|map3_width=276px | ||
第242行: | 第243行: | ||
[[Category:國家列表]] | [[Category:國家列表]] | ||
[[Category:君主制國家]] | |||
[[Category:帝國]] |
於 2024年10月11日 (五) 11:06 的最新修訂
【大齊帝國】 | |
---|---|
Great Chi Empire | |
格言:「榮耀與智慧」 (英語:Glory and Wisdom) | |
國歌:《吾皇萬歲》(帝皇頌) | |
首都 | 無上皇都 |
官方語言 |
國語 粵語 英語 |
族群 |
漢族-91.7% 其他-8.3% |
宗教 | 無宗教限制 |
政府 |
單一制 議會制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
• 皇帝 | 奧爾德一世 |
• 總理大臣 | 陳廷宇 |
• 財政顧問 | 何正 |
• 天文台台長 | 安迪 |
立法機構 | 大齊帝國議會 |
人口 | |
• 皇憲二年普查 | 15人 |
貨幣 | 齊元 |
日期格式 |
yyyy-mm-dd yyyy年m月d日 大齊帝國年號m月d日 dd-mm-yyyy mm-dd-yyyy |
• 曆法 |
公曆 農曆 |
道路通行方向 | 靠左行駛 |
電話區號 | +852 |
互聯網頂站域 | .ce |
![]() |
大齊帝國(英語:Great Chi Empire),國際上通稱大齊,是一個位於東亞的主權國家。實行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在通過立憲的前提下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部分權力,但皇帝作為大齊帝國的國家元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專制時代的權威,擁有重要的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權力。大齊帝國政府為內閣制,最高行政首腦為總理大臣,或者民間普遍稱為首相,負責依照憲法領導內閣處理全國政務。
國名
帝國正式國號為「大齊」,但其英語拼法「Great Chi Empire」卻並非官方語言中的粵語拼音或國語拼音,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Chi」比起「Qi」更方便英語使用者發音。其次,「Chi」亦正好是「China」一詞的頭三個字母,說明了國家的文化來源。按照五德終始說,大齊帝國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
歷史
建國初期
大齊帝國建國初期採取了鎖國政策,並不對外開放。這是因為當時的大齊帝國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需要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才能夠進行國內的發展和建設。因此,政府當時採取了封閉的措施,禁止外國人進入國境,限制國民對外交流,以確保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在鎖國期間,政府的日常運作只有國民間的交流,且所有事務皆由皇帝裁決,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這意味著皇帝是國家的絕對統治者,擁有終極的權力和決策權。此外,國家亦沒有一部成文的法律,整體偏向古時的封建王朝,國家的所有決策完全取決於皇帝的意志和決定。
然而由於沒有成文的法律和制度,政府在行政上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時也在某程度上限制了國家的發展和現代化進程。在封閉的環境中,國家難以吸收外部的知識和技術,也難以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和交流,導致大齊帝國在建國初期的發展速度遲緩。
奧爾德一世時代
建皇變法
在大齊帝國今上皇帝奧爾德一世統治期間,他首先宣布建元號「建皇」,追認以出生後的翌年2003年為建皇元年,並下詔宣布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在國內方面,他確定了帝國最初版的國旗、國徽及國歌等國家的象徵,並頒布憲法《齊律》,是為大齊帝國的首部成文法律,確立了帝國以君主制為核心的法治基礎。
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帝國在國際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奧爾德一世亦積極施行了不同開國措施,包括將官方Instagram轉為公開帳戶,成立官網及臉書粉專等等。同時亦謀求接觸不同的微國與私人國家,先後與西方大國亞利加帝國,以及港臺的微國靖康民主共和國、黃名帝國等建立邦交關係,及後又加入了港臺共及時為九國公約的八國公約等等。在奧爾德即位之初,大齊帝國的國力便見有顯著的提升。因為改革發生在建皇年間,所以又稱為建皇變法。
齊華關係
神佑三年(2022年)九月十七日,大齊帝國皇帝即位為眾聯國信立世皇,是為奧爾德一世。這項重大的事件對大齊帝國和眾聯國的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兩國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並且開啟了更多的合作和交流的可能性。眾聯國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政治以及各方面的支持,讓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這表明了大齊帝國對於眾聯國的重視和支持,以及其與其他國家建立更緊密關係的意願。同時,這也代表著大齊帝國和眾聯國成為了實際上的共主邦聯。大齊帝國的皇帝作為眾聯國的君主,將會與眾聯國其他成員一起制定和實施政策,並且在重要的國際事務中代表眾聯國發聲。
齊清外交風波
皇憲元年(2022年),適逢八國公約議會換屆選舉,眾聯國的思莉雅公主首先登記代表當時的清和聯合王國參選八約議員,然而由於其開始時選情失利,加上清和皇室首事務官舜和的提議,思於是同時登記為了大齊帝國的議員候選人,而未有向大齊政府通報其仍然保留有清和候選人的身份,或向清和政府申請退選。直至10月31日,齊清雙方均公布了其議員身份後,思方才知會大齊政府其已當選清和議員。大齊政府當日便即向清和方提出了交涉,然而清和方則聲稱其對思同時代表兩國參選的事不知情,思亦無通知清和政府退選。雙方均認為對方應為此負責,並曾一度爭論得不可開交。事件最後以清和方於八約議會內取消思的議員資格告終,但齊清兩國的外交一度緊張,及後才逐漸放緩。
內閣更替
皇憲二年(2023年)四月一日,大齊帝國進行了第二屆議會選舉,何正作為執政黨公民黨的候選人當選為新一屆議會成員。同時,何亦接任了班森的黨魁職位,成為新任的總理大臣,這是大齊帝國對外開放後的首次內閣更替。
地理
大齊帝國地理環境優越,東臨大海,東西距離長而南北距離短。大齊帝國國內的氣候多樣,但人口聚集地以溫帶和副熱帶氣候為主,普遍都有不同程度的四季生活型態。各地方可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高山氣候區三個自然區。在東部季風區,冬季有寒冷且乾燥的北風自高緯度地區吹襲、而夏季有溫暖潮濕的南風從低緯度沿海地區吹襲。大齊帝國土地資源總量大,其中平原佔去了絕大部分的面積,而草地多數分布在內陸高原和山區;同時耕地與林地比例較小,當中耕地集中東部平原和盆地地區、林地集中東北和西南部偏遠山區,至於沙漠和荒漠則占總面積約2%。同時國內亦有不少著名地標景點,其中包括了十二個以黃道十二星座命名的天然景觀,分別為白羊崗、金牛嶺、雙子峰、巨蟹湖、獅子岩、天秤山、天蠍崖、射手角、魔羯潭、水瓶洞以及雙魚河。
國家象徵
國旗
大齊帝國建國至今曾更換過三次國旗,如今採用的是第四個版本。旗身主體由紅白二色組成,分別代表了民族與皇室,中央的則是帝國的國徽。
國徽
如同國旗一樣,大齊帝國的國徽亦經歷了多次改動。然而每次的改動都離不開採用了十二章紋的元素,亦即「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種圖案。在現今使用的國徽中,皇冠的樣式為天子十二旒冕,由國獸五爪龍作為扶盾獸,加上其餘的圖案,代表了皇權正統。
政治制度與法律
皇帝
大齊帝國是一個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這意味著皇帝保留了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在內的政治實權,同時國家也設立了議會等機構來實現代議制度。根據帝國憲法《齊律》,皇帝擁有全部政權,是大齊帝國權力中心和最高實際統治者,不受任何宗教、經濟或選舉的制衡和約束。
在大齊帝國的政治體系中,皇帝是最高元首,擁有行政、立法和司法等各種權力。皇帝可以任命和罷免重要公職人員,頒布法令和最高決策,以及對他國進行外交等。此外,皇帝還有權利監督政府的工作,並在必要時提出建議。皇帝在政治體系中的地位非常高,是政治權力的最終源泉。
然而,在大齊帝國的政治體系中,議會等機構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議會由選舉產生,代表著人民的利益和意見,可以制定法律和政策,並監督政府的工作。議會可以通過立法來限制皇帝的權力,並在政治上提供一定的平衡和約束。
行政
大齊帝國實行典型的內閣制,其中以總理大臣,或稱首相為政府首腦,負責主導政府日常行政。首相通常是由議會最大黨的黨魁兼任,其每屆任期與議會相同。首相和其內閣成員的產生辦法是由國會議員通過選舉產生。
在大齊帝國的內閣制度中,首相和內閣成員需要向皇帝負責,而不是向國會負責。根據憲法規定,皇帝不能拒絕任命首相及其內閣成員,但首相和內閣成員需要向皇帝報告政府的日常運作,以及在某些情況下需要徵求皇帝的批准或指示。皇帝也有權利監督政府的工作,並在必要時提出建議。
然而,國會在大齊帝國的政治體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國會可以監督政府的工作,提出質詢和建議,並通過立法來影響政府的政策。此外,國會還可以通過投票來表達對政府的信任或不信任,進而影響政府的穩定性。
立法
大齊帝國議會採取一院制,是大齊帝國的立法機關。議會每屆任期為四年,無連任限制。議會的成員由選舉產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見,可以制定法律和政策,並監督政府的工作。議會通常會舉行定期會議,以討論和審議各種議案和提案。
儘管大齊帝國是一個議會制國家,但帝國憲法《齊律》作為君主意志的反映,仍然是最重要的法律來源。因此,所有其他的法律都必須符合憲法規定,包括皇帝的詔令在內,任何法律都不得與憲法相牴觸。
在議會制度中,議會在制定法律和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議會可以提出議案和提案,討論和審議各種問題,並通過立法來限制皇帝的權力。議會還可以監督政府的工作,提出質詢和建議,以及通過投票來表達對政府的信任或不信任。然而,議會的權力還必須受到憲法和皇帝的限制和約束。議會在制定法律和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前提是所有法律都必須符合憲法規定。基於憲法的最高性,如果議會通過了與憲法相衝突的法律,帝國最高法院有權判定該法律違憲並宣告該法無效。
司法
帝國司法採取大陸法系,全國法院均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司法人員履行審判職責的行為受法律的保障而不會被追究,旨在確保司法獨立,防止政治干預和權力濫用,保障公民的正當權益。
行政區劃
大齊帝國採取單一制,其行政區劃主要分為州、郡、縣、市四級。州是最高級的行政區劃,下轄若干郡;郡下轄若干縣;縣下轄若干市,市下轄若干區。帝國全境的各行政分區皆直屬於由首相主導的中央內閣政府之下,這意味著這些行政區劃的決策權和執行權都受到中央政府的監管和指導。
在這樣的體制下,內閣政府擁有最大的話語權,尤其是在全國的事務上。內閣政府負責制定國家政策和規劃,並監督各級行政機關的執行情況。此外,內閣政府還掌握著國家的財政和軍事力量,可以進行必要的調配和動員,以確保帝國的統一和穩定。
在行政區劃的管理中,內閣政府通常會派遣高級官員擔任各級行政區劃的負責人,負責監督和指導當地的行政工作。這些官員通常都是由內閣政府直接任命或提拔而來,他們的任期通常比較長,以確保行政區劃的穩定和連續性。
外交
帝國自成立以外一直積極發展對外關係,第一個邦交國為位於加拿大的亞利加帝國(英語:Aerican Empire),其後則逐漸將重心放回華語系的微國之間,並加入了不少國際組織,包括港臺微國家共同體及八國公約等。其中於八國公約中更加作為創始成員國之一,擔任了理事國的職務。
軍事
大齊帝國皇家軍隊(英語:The Imperial Armed Forces of Great Chi Empire)分為海陸空軍,直屬於大齊帝國樞密院國防部,由皇帝直接指揮。軍隊進行曲為皇家進行曲(原曲:ケロッ!とマーチ)。
大齊帝國皇家軍隊軍階如下:
軍階 | 肩章 | 備註 |
---|---|---|
大元帥 (英語:Marshal) | ||
上將 (英語:General) | ||
中將 (英語:Lieutenant General) | ||
少將 (英語:Major General) | ||
准將 (英語:Brigadier General) | ||
上校 (英語:Colonel) | ||
中校 (英語:Lieutenant Colonel) | ||
少校 (英語:Major) | ||
上尉 (英語:Captain) | ||
中尉 (英語:Lieutenant) | ||
少尉 (英語:Second Lieutenant) | ||
上士 (英語:Sergeant First Class) | ||
中士 (英語:Sergeant) | ||
下士 (英語:Corporal) | ||
上等兵 (英語:Private First Class)) | ||
一等兵 (英語:Private E1) | ||
二等兵 (英語:Private E2) | ||
新兵 (英語:Private) |
文化
大齊帝國是一個以中華文化為主,並揉合了多元文化的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中華和西方世界影響。 如大齊帝國這一國號就有著明顯的傳統封建皇朝命名特色,國內亦仍然使用自己的年號,也保留了一些重大的傳統儀式或典禮。
但另一方面,大齊帝國的文化色彩亦同樣深受西方世界的美學所影響,特別是英、法兩國,這一點可以從國內最為常見的古典建築以及包括國徽設計在內的各式美學概念中看出端倪。

在大齊帝國的美學概念中,無論是色彩、形狀、紋理、材質等方面,均受到了西方的影響。例如在大齊帝國的藝術作品中,可以看到許多西式的花紋和造型,這些圖案和造型在大齊帝國的美學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同時,大齊帝國的國徽設計也呈現出明顯的西方風格,包括許多具有西方風格的圖案和元素,如盾牌、盔甲、銘言等。這些西方風格的元素在大齊帝國的國徽設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了大齊帝國國家形象的重要代表。
建築

大齊帝國的古典建築風格明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在大齊帝國的建築中,出現了許多西方風格的建築,如法式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巴洛克式建築等。這些建築風格在大齊帝國的城市中普遍存在,成為了大齊帝國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風格之一。

大齊帝國的建築特色之所以深受巴洛克風格盛行時期的法國所影響,這取決於皇帝奧爾德一世與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一樣同為巴洛克的愛好者,嚮往藉由莊嚴奢華的建築物以彰顯自身的國力和權力。就以首都的格蘭迪斯皇宮為例,其原型便是參考自法國的凡爾賽宮。
街道命名
在帝國首都無上皇都內,除了皇帝大道與皇后大道外,普遍的街道名稱均以希臘或羅馬神話中的人物命名。

媒體
媒體可以自由在大齊帝國內刊登或出版報道,政府歡迎並鼓勵任何人士成立新聞媒體,希望能夠提供多元化的觀點和信息,以便公眾可以獲取多元化的信息和觀點,維護社會的民主和透明度。目前國內的主要媒體為《皇室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