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林聯邦特區」:修訂間差異
imported>Walden Ng 無編輯摘要 |
imported>Walden Ng 無編輯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Infobox settlement|name=樺林聯邦特區|other_name=樺林|subdivision_type=主權國家|subdivision_name=[[檔案:Eurovian National Flag.png|25px]] [[眾聯國]]|established_title=樺林建城|established_date=2014年7月27日|established_title1=翁聯遷都|established_date1=2019年1月1日|leader_name=[[奧爾德一世]]|leader_title=君皇|leader_name1=[[朱孝文]]|leader_title1=首相|blank_name=毗鄰州郡|blank_info=懷源州<br> | {{Infobox settlement|name=樺林聯邦特區|other_name=樺林|subdivision_type=主權國家|subdivision_name=[[檔案:Eurovian National Flag.png|25px]] [[眾聯國]]|established_title=樺林建城|established_date=2014年7月27日|established_title1=翁聯遷都|established_date1=2019年1月1日|leader_name=[[奧爾德一世]]|leader_title=君皇|leader_name1=[[朱孝文]]|leader_title1=首相|blank_name=毗鄰州郡|blank_info=懷源州<br> | ||
- [[普穎斯|普穎斯郡]] | - [[普穎斯|普穎斯郡]] | ||
- 錦陽郡|geocode=WLD|iso_code=UEWD|settlement_type=[[檔案:Eurovian National Flag.png|25px]][[眾聯國|聯邦特區]]|image_map=[[檔案:Wetland Location in Eurovia.png| | - 錦陽郡|geocode=WLD|iso_code=UEWD|settlement_type=[[檔案:Eurovian National Flag.png|25px]][[眾聯國|聯邦特區]]|image_map=[[檔案:Wetland Location in Eurovia.png|300px]]|image_flag=[[檔案:Flag of Wetland (1st Version).png|150px]]<br><br>[[檔案:Green Flag of Wetland.png|150px]]|image_seal=[[檔案:Coat of Wetland.png|150px]]}} | ||
'''樺林''',全稱'''樺林聯邦特區'''(信語: Distise Régaion de Fedarah de Wetland,縮寫為WLD) 通稱樺林、樺、樺林市、樺林特區,是眾聯國的首都、前九國公約核心城市之一、眾聯國一級城市之一。 | '''樺林''',全稱'''樺林聯邦特區'''(信語: Distise Régaion de Fedarah de Wetland,縮寫為WLD) 通稱樺林、樺、樺林市、樺林特區,是眾聯國的首都、前九國公約核心城市之一、眾聯國一級城市之一。 |
於 2023年4月28日 (五) 09:36 的修訂
樺林聯邦特區 樺林 | |||
---|---|---|---|
![]() | |||
| |||
![]() | |||
主權國家 |
![]() | ||
樺林建城 | 2014年7月27日 | ||
翁聯遷都 | 2019年1月1日 | ||
政府 | |||
• 君皇 | 奧爾德一世 | ||
• 首相 | 朱孝文 | ||
地理坐標 | WLD | ||
ISO 3166碼 | UEWD | ||
毗鄰州郡 |
懷源州 |
樺林,全稱樺林聯邦特區(信語: Distise Régaion de Fedarah de Wetland,縮寫為WLD) 通稱樺林、樺、樺林市、樺林特區,是眾聯國的首都、前九國公約核心城市之一、眾聯國一級城市之一。
樺林是許多國際組織及政府機構的所在地,如聖皇府、聯邦政府總部、首相府、外國駐翁大使館、前九國公約總部等。樺林在文化、政治、經濟、商業等方面於眾聯國甚至國際皆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樺林亦常與黃名首都帝國市及大齊首都無上皇都合稱為「樺帝都」。
歷史
樺林在平安族建國經已有人居住,起初,樺林並不平安族建立的大吳國範圍中,直至2015年建民帝國統一五族(平安、漢、客、南法、蘇林)後,樺林才第一次被劃入了眾聯國的版圖,因此,儘管樺林是眾聯國的首都,但卻不是最歷史悠久的城市(最早建城的是庵奈)。
2017年,翁聯政府因應城市的發展,宣佈由西部的庵奈遷都至東部的樺林,那裏有更多的土地給予城市的發展,自此,樺林正式成為眾聯國的首都。
在後共和時期共和政府倒台後,下派以庵奈為首都成立「偽華倫共和國」,與以樺林為首都的「英屬華夏」互相對立,形成兩國爭峰的局面。
目前,樺林是眾聯國最高度發展的城市(其次是普𩓙斯),在不同範疇中對於眾聯國及國際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名稱
「樺林」一詞相信是源於2014年由吳皇所繪的《大吳帝國全圖》中的「寶綿省」,因此樺林又有「寶綿之地」的稱號。直至2016年初,在建民帝國的「國記」中,寶綿省更名為「樺林」,據說樺林在古時曾有一大片白樺樹林,在後來庵奈城堀起後,因應城市建設需要,白樺樹林不復存在。
另一說法是「樺」字通「華」,樺林是當地華人的聚居地,素有「華人之林」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