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皇帝」:修訂間差異

出自微國家百科
imported>Fimsa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Lbj22
無編輯摘要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第1行: 第1行:
{{Refimprove|time=2018-05-12T06:57:58+00:00}}
{{about|日本的国家元首||天皇 (消歧義)}}
{{Not|日本国大君|日本國王}}
{{Infobox monarchy
{{Infobox monarchy
|border = imperial
|border = imperial
第10行: 第7行:
| coatofarmssize    = 150px
| coatofarmssize    = 150px
| coatofarms_article = 皇帝御用旗
| coatofarms_article = 皇帝御用旗
| image              = N.jpg
| image              = 22812.jpg
| incumbent          = 瓦爾多蘭女皇[[吳鈺婷]]
| incumbent          = 瓦爾多蘭女皇[[吳鈺婷]]
| style              = [[w:Majesty|陛下]]
| style              = [[w:Majesty|陛下]]
第21行: 第18行:
| date              =  
| date              =  
}}
}}
<references />'''共同皇帝'''(英語:'''Common Emperor/Common Empress''') 全稱為'''瓦爾多蘭諸王中的最高領袖''',直稱為皇帝。是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海外屬地及皇室領導者,也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由諸侯委員會透過投票推舉產生,對內和對外均代表瓦爾多蘭。  
<references />'''共同皇帝'''(英語:'''Common Emperor/Common Empress''') 全稱為'''瓦爾多蘭諸王中的最高領袖,是一種榮譽頭銜''',男性統治者可直稱為皇帝,女性統治者則稱女皇。是[[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海外屬地及皇室領導者,也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由諸侯委員會透過投票推舉產生,對內和對外均代表瓦爾多蘭
 
== '''頭銜的創立''' ==
[[共同皇帝]]頭銜的創立可追朔至[[寧華主義聯邦共和國|寧華]]時期由人民革命黨領導的地下反抗組織寧昭聯合會,其組織領袖為「穆拉爾」,爆發內戰後成功推翻以阿薩利王國為首的統治集團,籌組新政府時,時任帝國總理邱彥霖提出
 
== '''歷代皇帝列表''' ==
[[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歷史上只有一位主動退位的皇帝,即開國君主聖祖皇帝保均一世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第40行: 第43行:
|2023年2月18日
|2023年2月18日
|}
|}
[[分類:國家元首]]

於 2023年8月7日 (一) 16:34 的最新修訂

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皇帝
帝國君主
瓦爾多蘭女皇吳鈺婷
2023年2月21日即位
詳情
敬稱 陛下
立儲 安華親王
開國君主 聖祖皇帝保均大帝
皇宮 格瓦邦興羅行宮(皇帝住所)
恩斯大皇宮全皇御座所在)
產生方式 選舉君主制

共同皇帝(英語:Common Emperor/Common Empress) 全稱為瓦爾多蘭諸王中的最高領袖,是一種榮譽頭銜,男性統治者可直稱為皇帝,女性統治者則稱女皇。是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海外屬地及皇室領導者,也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由諸侯委員會透過投票推舉產生,對內和對外均代表瓦爾多蘭。

頭銜的創立

共同皇帝頭銜的創立可追朔至寧華時期由人民革命黨領導的地下反抗組織寧昭聯合會,其組織領袖為「穆拉爾」,爆發內戰後成功推翻以阿薩利王國為首的統治集團,籌組新政府時,時任帝國總理邱彥霖提出

歷代皇帝列表

大瓦爾多蘭與布里尼亞帝國歷史上只有一位主動退位的皇帝,即開國君主聖祖皇帝保均一世。

順序 尊號 年號 御像 出生 即位 退位
1 聖祖皇帝 寶均
2002年2月17日 2023年1月1日 2023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