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使用者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ChiEmpire (→外交關係) |
imported>樹杞林撫墾通判 無編輯摘要 |
||
第4行: | 第4行: | ||
|image_flag= 克里斯蘭國旗.png | |image_flag= 克里斯蘭國旗.png | ||
|image_coat= 克里斯蘭國徽.gif | |image_coat= 克里斯蘭國徽.gif | ||
|motto= 同心協力,安危與共 | |||
|anthem= 《我們克里斯蘭人》''(第一共和)''<br/>《前進!揮舞十字旗》''(第二共和)'' | |||
|loctext= 東亞 | |loctext= 東亞 | ||
|capital= | |capital= 克里斯米亞''(第一共和)''<br/> 奧克勒斯''(第二共和)'' | ||
|official_languages= 華文、英文、客語、閩南語 | |official_languages= 華文、英文、客語、閩南語 | ||
|ethnic_groups= 臺裔 | |ethnic_groups= 臺裔 | ||
|government_type= 內閣制 | |government_type= 單一議會半總統制''(第一共和)''<br/> 單一議會內閣制''(第二共和)'' | ||
|religion = | |religion = | ||
|legislature = 克里斯蘭國會 | |legislature = 克里斯蘭國會 | ||
第14行: | 第16行: | ||
|lower_house = | |lower_house = | ||
|leader_title1=[[克里斯蘭總統|總統]] | |leader_title1=[[克里斯蘭總統|總統]] | ||
|leader_name1= | |leader_name1=呂政殷''(首任)''<br/>劉裕平''(末任)'' | ||
|leader_title2= | |leader_title2=閣揆 | ||
|leader_name2= [[林京右]] | |leader_name2=葉志暘''(首任)''<br/> [[林京右]]''(末任)'' | ||
|established= | |established= 2015年 | ||
|established_date1=2015年9月1日 | |||
|established_event1= 臨時政府成立 | |||
|established_date2=2016年3月27日 | |||
|established_event2= 第一共和成立 | |||
|established_date3=2017年5月17日 | |||
|established_event3= 第二共和成立 | |||
|established_date4=2023年3月27日 | |||
|established_event4= 改制為大公國 | |||
|currency= | |currency= | ||
|time_zone = [[w:UTC|UTC]]+8 | |time_zone = [[w:UTC|UTC]]+8 | ||
第28行: | 第38行: | ||
|flag_s1 = 克里斯蘭國旗.png | |flag_s1 = 克里斯蘭國旗.png | ||
}} | }} | ||
'''克里斯蘭共和國'''(英文:'''Republic of Chrisland''') | '''克里斯蘭共和國'''(英文:'''Republic of Chrisland''')泛指[[克里斯蘭大公國|克里斯蘭]]歷史上的共和制時期,前後可分為臨時政府(2015-2016)、第一共和(2016)與第二共和時期(2017-2023),時間跨度自2015年至2023年,共計八年時長。 | ||
== 國名 == | == 國名 == | ||
克里斯蘭共和國可簡稱為克里斯蘭或克國,英文國名為 Republic of Chrisland。 | 克里斯蘭共和國可簡稱為克里斯蘭或克國,英文國名為 Republic of Chrisland。 | ||
「克里斯蘭」之名確立於臨時政府時期,以過往欲擺脫蘇丹王國的歷史政權克里斯帝國為發想,曾有「克里斯特利維亞Christerlly(i)vea」、「克里斯提姆Christium」等草案,最後擇定有地域之意的「克里斯蘭Chrisland」為國號。 | |||
歷史 | == 歷史 == | ||
=== 臨時政府 === | |||
2015年9月1日,克里斯蘭以臨時政府的形式宣告獨立,終止為時數個月的蘇丹戰爭,此時尚未訂定憲法,多數機關皆為臨時設立,臨時政府原則上分三權相互制衡,由臨時政府主掌行政權、臨時議院主掌立法權,惟司法權因未有有效執行審判、根本法詮釋的空間因而凍結。國家象徵物上,前蘇丹王國國旗多以{{colour box|#576A87}}藍、{{colour box|#FFD966}}黃、{{colour box|#8EA05C}}綠三色為主,為了區別歷史時期的分野,臨時政府改以黃底黑十字旗為象徵,並在此時期確立黃底黑十字旗具有國旗地位。 | |||
2016年2月,克里斯蘭臨時政府內部出現路線之爭,相繼分裂為[[林京右]]所領導的共和派[[克里斯米亞臨時政府]]、[[馬榮辰]]所領導的右翼軍系[[克里斯米亞軍政府]]以及[[彭俊恩]]所領導的左翼軍系[[克里西亞軍政府]],隨後共和派與左翼軍系達成和解,併入臨時政府。最終三方在3月27日完成和解後於28日推舉臨時政府任議長的[[林京右]]為克里斯蘭公爵,以克里斯蘭公國取代臨時政府與短暫的一日共和。 | |||
=== | |||
=== 第一共和 === | |||
2016年4月,隨著三派系達成政治和解,克里斯蘭公國的階段性任務結束。遂於4月23日組建新的共和政府。第一共和時期,政府承接了甫經歷蘇丹各政權內戰紛亂的殘局,派系之爭尚未完全平息,因此各界推舉瓦希里亞反對黨領袖[[呂政殷]]擔任總統職,呂政府執政期間,克里斯蘭以瓦希里亞憲法為基礎修訂了新憲法,總統隨之擴權,政府漸而左傾,不久即因總統架空內閣、對瓦簽署不平等條約以及踰越國會職權逕行修法而導致[[赤變事件]]的爆發,時任行政院長葉志暘在2016年6月9日召集舊臨時政府成員,於15日發動政變推翻呂政殷政府,最終奪得克里斯蘭政權,國內的親瓦人士也在此事件後遭驅逐出境。 | |||
後赤變時期的共和國政府在外交上與親瓦希里亞政權交惡,直至第一共和終止前夕接未承認其合法地位。 | |||
=== 內戰 === | |||
2016年11月21日,第一共和國短暫的變更為聯合王國,隨即因聯合王國國會席次分配問題導致內戰爆發,12月7日中央政府取消王制,但此時克里斯蘭已分裂為北方政府及南方政府。2017年初,在南方政府被[[李尚華]]所領導的國家社會主義黨奪得政權後,北方政府也於不久後垮臺,第一共和的餘暉自此終結。 | |||
=== 第二共和 === | |||
=== | 2017年5月13日,革命黨宣告成立,兩日後15日由國社黨所把持的克里斯蘭帝國在民眾群起抗爭下宣告終止運作並返還政權,共和國政府重拾政權,歷經近半年的內戰與紛亂,各派系重回和解趨於一統,確立共和國的民主憲政體制,未避免總統獨大的狀況再度發生,第二共和新訂憲法採用議會共和制、精簡政府部門、取消分區議員改以政黨比例代表分配國會席次。 | ||
第二共和國政府曾涉入駿宏事件等多次紛爭。2022年6月5日,克里斯蘭政府發布不干涉及中立宣言,正式宣告成為中立國。 | 第二共和國政府曾涉入駿宏事件等多次紛爭。2022年6月5日,克里斯蘭政府發布不干涉及中立宣言,正式宣告成為中立國。 | ||
== 政治 == | == 政治 == | ||
依據克里斯蘭共和國憲法,克里斯蘭是一個單一議會內閣制國家,根據憲法三權分立之原則,克里斯蘭總統為虛位元首,行政權由內閣總理領導的內閣府各廳施行,立法權由克里斯蘭國會,而司法權則由司法院執行。 | 第二共和時期,依據《克里斯蘭共和國憲法》,克里斯蘭是一個單一議會內閣制國家,根據憲法三權分立之原則,克里斯蘭總統為虛位元首,行政權由內閣總理領導的內閣府各廳施行,立法權由克里斯蘭國會,而司法權則由司法院執行。 | ||
== 外交關係 == | == 外交關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