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洛共和国」:修訂間差異
小
無編輯摘要
小無編輯摘要 |
小無編輯摘要 |
||
第60行: | 第60行: | ||
===== '''瑷南民国(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九日 ~ 二〇二四年六月)''' ===== | ===== '''瑷南民国(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九日 ~ 二〇二四年六月)''' ===== | ||
二〇二四年冬,中国大陆兴起“科目三”,并传播至世界各地。 | [[檔案:商洛市民主西路.jpg|縮圖|233x233像素|洛国诞生地——商洛市民主西路]] | ||
二〇二四年冬,中国大陆兴起“科目三”,并传播至世界各地。赵子韾认定其“有害人民的精神健康“,遂在二月二十九日建立瑷南民国。”瑷“指合肥市肥西县翡翠湖,而”瑷南“即现绥派市靖义市。建国后期,赵子韾因认为建设工作过于仓促而放弃瑷南民国之名。 | |||
===== '''洛国君主立宪制时期(二〇二四年七月十二日 ~ 二〇二四年八月七日)''' ===== | ===== '''洛国君主立宪制时期(二〇二四年七月十二日 ~ 二〇二四年八月七日)''' ===== | ||
二〇二四年七月初,赵子韾筹备重新建国,赴西北寻找灵感。是月十二日北京时间上午九时整,其在商洛市商州区山阳陈家羊肉泡馍泰宇店宣布成立洛国。初称己为”淮王。“后赴桂林、南通考察后归共和制。 | 二〇二四年七月初,赵子韾筹备重新建国,赴西北寻找灵感。是月十二日北京时间上午九时整,其在商洛市商州区民主西路山阳陈家羊肉泡馍泰宇店宣布成立洛国。初称己为”淮王。“后赴桂林、南通考察后归共和制。 | ||
===== '''洛国共和立宪制时期(二〇二四年八月七日 ~ )''' ===== | ===== '''洛国共和立宪制时期(二〇二四年八月七日 ~ )''' ===== | ||
第257行: | 第258行: | ||
* 射陵市0人 | * 射陵市0人 | ||
* 阜安市0人 | * 阜安市0人 | ||
==== 民族 ==== | |||
洛国主体民族为汉族,占全国的100%,但因历史上北人南迁,其中洛国人祖辈基因中北方汉族占比多。 | |||
=== 国家象征 === | === 国家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