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天禮帝國

於 2025年4月20日 (日) 18:07 由 Erzherrscher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神聖天禮帝國(德語:Heiliges Theodorisches Reich),通稱天禮帝國,是位於中西歐的帝國,由數個邦國組成,首都與最大城市爲亞琛。

神聖天禮帝國
Heiliges Theodorisches Reich
神聖天禮帝國國旗
帝國國旗
帝國國徽
國徽
格言:„Gott mit uns“
「主與我們同在」
國歌:Aeternum Imperium
首都
及最大城市
亞琛
官方語言 德語,中華民國國語
政府 二元君主制
君主立憲制
權力下放
議會制
半民主
• 皇帝
汪翹楚
• 大君
出缺
立法機構 Reichtag
帝國議會
成立 民國113年12月30日
• 皇帝加冕
民國113年12月30日
• 首次建交
民國114年04月19日
貨幣 塔勒(Thaler)

名稱

Theodorisches」一名源自希臘語「Θεόδωρος」(羅馬化:Theodoros,意爲「神的禮物」),常見於天主教傳統中。該詞經簡化爲拉丁語及日耳曼語中常見的人名形式「Theodor」,進一步形容詞化爲德語地名形容詞「Theodorisch」,表示「與Theodor有關的」;再加定冠詞構成國名「Heiliges Theodorisches Reich」。

在中文,「Theodorisches」音譯爲「狄奧多里」,以思高聖經譯法轉寫爲「天禮」。

政治

政府

神聖天禮帝國爲一聯邦君主制帝國,其政體結合神授皇權、選帝制度與封建邦國體系。根據《大憲章》(德語:Das große Charta)所規定,帝國設有三大中央機構,分掌立法、司法與大君推舉職能,並以下轄五大君國及多個屬邦、自由市共同構成。政府運作基本民主,惟大君則由貴族組成之選帝會進行選舉而非全程民選,且皇帝在除選帝會外的任何機構都擁有絕對權力,可繞過議會或大君直接進行決裁

帝國行政圈

帝國議會(Reichstag)
帝國議會為帝國之最高立法機構,成員包括神聖天禮皇帝、大君(Erzherrscher)、選帝侯(Kurfürsten)及諸邦代表。議席按邦國等級分配,自自由市至王國,級遞而上。議會負責審議法案、監督行政、批准重大人事任命及帝國預算。
帝國樞密法院(Reichshofrat)
樞密法院爲最高司法機關,專責裁決邦國間爭議、憲政解釋及制度性法律爭端。其裁決具有終局效力,爲維護政法分立之象徵。皇帝、大君及諸邦君可派員參與政務,惟除皇帝外,任何人不得干預裁判過程。
選帝會(Kurfürstenrat)
選帝會由七位選帝侯組成,專責推舉帝國大君。每兩月進行一次選舉,候選人限於除維禮君國外之四大君國元首,得票最多者當選。選帝會亦具罷免大君之權能,確保權力制衡。

大君職權

大君爲帝國政務之執行首長,依皇命統籌全帝國施政,主持議會、發布政令、舉薦高官,協調五邦行政事務。其權限雖廣,然不得違逆皇帝御筆聖諭,亦不得干涉樞密法院裁決。大君若濫權,皇帝得即時罷免並命選帝會重行選舉。

邦國等第

帝國下轄五大君國與多級邦國,依其自治與主權程度分為:

  • 自由市Freie Städte):最小行政單位,享部分自治,需隸屬他邦並受其保護。
  • 屬國Untertanenstaaten):具次級主權,依附主權邦國。
  • 公國、伯國、王國Herzogtum, Grafschaft, Königreich):擁有完全主權,主掌軍政外交,於帝國議會中享有較高席次。

皇權與繼承

神聖天禮皇帝Kaiser der Theodorisches)具備神授至尊地位,其皇位恆由維禮君國元首承襲。皇帝具最終憲法裁示權大君直接罷免權御筆政令權,爲帝國統一與信仰正統之象徵。

法律

天禮帝國爲歐陸法系國家,其法律體系以羅馬法爲基礎,具有一定日耳曼法成分。帝國樞密法院爲最高法院,負責憲政事宜,擁有司法覆核權。

天禮帝國刑罰制度以矯正罪犯及保護公眾為目標。除輕微犯罪(由單一法官審判)及嚴重政治犯罪外,所有案件均採用混合審判制,由公民陪審團同職業法官一同審案,行政法的許多部分由各主權邦國自行負責。

天禮帝國現行的憲法《大憲章》靈感來源於英格蘭王國於1215年簽署的《大憲章》,但內容並沒有相似性。

外交

邦交國列表
順序 國旗 國名 外交關係建立時間 外交代表 詳見
1. 諾瓦雷克斯帝國 民國114年04月19日 大使 N/A

國歌

相關鏈接

神聖天禮帝國Discord群組邀請鏈接:https://discord.gg/RVcygBEx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