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天禮皇帝

出自微國家百科
於 2025年4月25日 (五) 07:52 由 Erzherrscher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天賜之地的皇帝
Kaiser von Theoeorien
帝國君主
帝國國徽
初代皇帝
福靈一世
詳情
敬稱 陛下
開國君主 福靈一世
(民國113年加冕)
建立 民國113年12月30日(116天)
皇宮 諸皇帝行宮
產生方式 宗門加冕和選舉君主制

神聖天禮皇帝,正式稱呼爲天賜之地的皇帝(德語:Kaiser von Theodorien),是神聖天禮帝國的統治者和國家元首。

憲政職能

神聖天禮皇帝爲帝國國體秩序之中樞,統理邦國、主掌禮制、承載神授政統。雖帝國具備聯邦與議會機制,然皇帝非純儀式性君主,仍保有實質行政與政治影響力,爲帝國政體穩定與秩序延續之關鍵角色。其不僅爲名義元首,亦擁有實質憲政權能,在立法、行政、外交與宗室制度中均占據舉足輕重地位。皇帝之權源自大憲章,亦受其所制,故被視爲帝國秩序的最高守護者與象徵,其具有一下職能:

行政與國務權限

  • 皇帝可透過敕令推動政務,敕令具有憲法性效力;
  • 在行政真空或非常時期可行使「決裁權」,無須議會授權;
  • 可召集、休會或解散帝國議會(Reichstag);
  • 有權批准、駁回或暫緩實施(類似否決)議案、外交協定與邦國設立、變更等事項;
  • 可主動提出國政或憲政相關議案供議會討論,亦可行使決裁繞過議會直接施行;
  • 有權任命帝君、廷臣、特使、大使、專員等高階官職。

外交與國際人格

  • 皇帝代表帝國簽署條約、頒布國書,並接受外國使節;
  • 可授與他國領袖、要員榮譽頭銜;
  • 皇帝名義下之國書皆視爲國家最高意志之表達;

禮儀代表

  • 擁有授予與褫奪爵位、勳章與榮譽之權。
  • 冠名與冊封邦國君主、宗室成員、宗主繼承者。

合法性來源

神聖天禮皇帝的地位建立於帝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制度延續與權力繼承,並非源於單方面自封。根據已存之紀錄與編年史,神聖天禮皇帝之帝號,具有以下多重合法性來源:

初代皇帝福靈一世原爲路德維希公國之創建者與統治者,該公國爲Minecraft銅鑼灣伺服器內首個具備穩定政體與治理架構之德系政權。民國112年底,路德維希公國與櫻花德意志國達成統合協議,建立普魯士聯合帝國。福靈一世在此期間首次加冕爲帝,其所建聯合體制引入初步聯邦制元素,日後成爲神聖天禮帝國制度之雛形。

隨聯合帝國因內部分歧而解體,福靈一世作爲原帝國皇都與直轄地之統治者,保留帝號,並整合其原有實際控制領地,重組爲普魯士帝國。其後,帝國接管多個前政體所遺之空地與領區,進一步拓展實際統治範圍。在聯合政權瓦解、原成員崩散之際,福靈一世暨其所領政體爲唯一具有制度延續性與實質治理能力之繼承者。

此外,現行神聖天禮帝國之政治結構、宗法制度與法理敘事,皆直接承襲自普魯士帝國與聯合帝國時期所建構之雛形。皇帝之權力、加冕程序與皇朝設置亦均依照早期制度設計而來,未出現架空原制或破格自封之情事。因此,神聖天禮皇帝之帝位爲建立在歷史制度演進與權力實質轉移基礎之上,具備憲政與法統雙重正當性。

加冕

儘管天禮皇朝本身擁有能夠豁免在名內添加姓氏的慣例,但任何欲登基爲帝者,名號中必須納入「馮·天禮」以示宗室身份,即使已擁有他國皇位亦不得豁免。加冕儀式通常在亞琛舉行,由時任天禮皇朝家長主持,如若時任家長爲皇帝本人,則此儀式通常會被省略。未受加冕者即使自行稱帝也不會得到承認。

頭銜

現任皇帝的完整頭銜爲:

德文
中文

Seine Majestät,
von Gottes Gnaden,
Kaiser von Theodorien,
Der Veritanische Herrscher,
Hausvorstand des Theodorischen Kaiserhauses,
Protektor der Gläubigen,
Erwählter des Ewigen,
Schirmherr der Apostolischen Ordnung,
Träger der Goldenen Krone von Heiliges Theodorisches,
Schild des Reiches und Licht der Völker,
Hans Wilhelm Forst von Theodorien

奉天主所詔的,
神聖天禮皇帝、
維禮帝君、
天禮皇朝家長、
信仰守護者、
永生者所選之君、
宗徒秩序庇護者、
神聖天禮金冠持有者、
帝國之盾暨萬民之光,
翰思·威廉·福靈·馮·天禮
陛下

君主的敬稱為「皇帝陛下」(Seine Majestät)。君主可自主選定其尊號,但帝國內部的官方文書下通常還是會選用正式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