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帝國」: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
無編輯摘要 |
||
第15行: | 第15行: | ||
= 历史 = | = 历史 = | ||
'''開國歷史''' | '''開國歷史''' | ||
1912年,清王朝覆滅,華夏陷入軍閥混戰。 各方勢力為爭權奪利混戰不休,百姓苦不堪言。 | |||
1912年,清王朝覆滅,華夏陷入軍閥混戰。 | |||
炎夏太祖帝揭竿而起,帶領起義軍南徵北戰。 1913 - 1914年,起義軍先切斷軍閥聯繫,逐一擊破小股勢力,再集中力量攻打強敵。 最後在1914年底消滅三朝七國,結束軍閥割據。 | |||
1915年,炎夏太祖帝建立炎夏帝國,定都帝京。 建國後,迅速搭建官僚體系、恢復經濟,穩定國家秩序。 | |||
外部威脅仍存,台灣被日本侵占,北方領土被俄國強佔,香港和澳門被西方列強把持。 1916年,炎夏帝國組成海軍收復台灣,陸軍登陸作戰,數月激戰成功收復。 1918年進攻日本,巧用戰術和心理戰,佔領日本並納入版圖、改革治理。 | |||
1950年,炎夏帝國憑藉外交施壓和軍事行動,收復被俄國侵占的北方領土。 1980年對香港和澳門採取外交、軍事雙重策略,1985年成功收回,提升了在南海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