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使用者
「微國革新發展高峰會」:修訂間差異
內容
imported>Xueliang50 無編輯摘要 |
imported>Xueliang50 (內容) |
||
第1行: | 第1行: | ||
'''微國家革新發展組織,又稱微國革新發展高峰會,簡稱微革會''',係臺灣及香港地區微國史上曾經短暫存在的國際組織。微革會前身為2021年6月前南斯托爾聯邦帝國及袁世凱領銜下,召集之G35微國高峰會(後來擴編至G40)。在(前)南斯托爾聯邦帝國皇帝金與正的外交努力下,許多發展許久的微國家參與高峰會,包含但不限於前赫米爾帝國、[[克里斯蘭共和國]]、[[大齊帝國]]、[[開槓民主主義共和國|開槓主義民主共和國]]等。微革會作為一個開放空間,其旨在促成第一、第二世界與第三世界國家交流合作,以此化解歧見、共創新局,卻並未思考到意見迴異的三方可能在價值觀矛盾下爆發嚴重衝突,致使組織在成立不足二個月即分崩離析,葬送前程。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五日,微革會爆發針對東亞聯邦共和國代表的言語欺凌事件,在起事方不願協調之下,埋下了組織日後動盪局面之伏筆;十月十七日,在理事會處事不力與不堪其擾的情況下,常任理事國前赫米爾帝國、前波姬米亞共和國、[[克里斯蘭共和國]]等宣布退出微革會,各國亦陸續宣布退出,組織土崩瓦解。 | |||
就外交嘗試而言,微革會取得了成功,它促成了不曾接觸的第一、第二世界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直接交流;肇因於它的體 | 就外交嘗試而言,微革會取得了成功,它促成了不曾接觸的第一、第二世界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直接交流;肇因於它的體制"高峰會"並不被大多數與會國家認為是嚴謹的場合,也沒能實質發揮身為國際組織的影響力與號召力。論就其歷史功績,它導致了日後第一、第二世界國家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強烈懷疑心理與嚴格防範,港台微國圈再次碎片化,亦促成了日後廣泛區域結盟之態勢。 | ||
{{Infobox country | {{Infobox country | ||
|name = '''微國革新發展高峰會''' | |name = '''微國革新發展高峰會''' | ||
|name_en = Microna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 |name_en = Microna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 ||
|image_flag= 高峰會旗幟.png | |image_flag= 高峰會旗幟.png | ||
|image_coat= 高峰會徽.jpg | |image_coat= 高峰會徽.jpg | ||
第27行: | 第27行: | ||
|leader_title1=大會正副主席|leader_name1=[[舜和]] | |leader_title1=大會正副主席|leader_name1=[[舜和]] | ||
沈泰頡|leader_title3=秘書長|leader_name3=金恆贊}} | 沈泰頡|leader_title3=秘書長|leader_name3=金恆贊}} | ||
==成員國== | |||
至組織崩潰前,微國革新發展高峰會共有以下成員國。 | |||
* 前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 | |||
* [[格蘭迪亞共和國|大大大共和國]] | |||
* 波姬米亞聯省協和共和國 | |||
* 前赫米爾帝國 | |||
* [[靖康民主共和國]] | |||
* [[克里斯蘭共和國]] | |||
* 新熱人民共和國 | |||
* [[華江斯坦聯邦共和國|前華江斯坦伊斯蘭聯邦共和國]] | |||
* 前布拉維亞共和國 | |||
* 梅大梅小民主國 | |||
* [[開槓民主主義共和國|開槓主義民主共和國]] | |||
* 麗山共和國 | |||
* [[史東共和國]] | |||
* 前自由法國 | |||
* 前肉乾共和國 | |||
* 前法蘭西吵死聯邦 | |||
* [[大齊帝國]] | |||
* 前亞喵利卡聯邦帝國 | |||
* 卡葡王國 | |||
* 前蘇烏社會主義共和國 | |||
* 明爾共和國 | |||
* 前尼茲馬拉城共和國 | |||
* 前中華民國 | |||
* 自由公國 | |||
* 瑞斯艾斯帝國 | |||
* 前康柯迪亞民主共和國 | |||
* 瑪莉亞王國 | |||
* 無神論德意志民主主義聯邦共和國 | |||
== 歷史 == | |||
2021年6月,微國革新發展高峰會前身:G35微國高峰會在前南斯托爾聯邦帝國及李智凱(袁世凱)號招下組成,成員各國包含2021年港臺各國的新起國家,以及一些港臺既有國家。G35以及擴編成的G40高峰會曾召開數次會議,針對微型國家的價值觀、領土、建設發展等議題進行語音、文字的對談。2021年7月21日,高峰會召集人李智凱(袁世凱)與前薩爾尼亞總統楊翰(又號王梓翔、金與正)爆發衝突,李智凱炸毀高峰會群組,不過楊翰隨即開設備用群組。 | |||
2021年7月,高峰會各國經過商討後,決定把高峰會轉變為一個國際組織。當時原定命名為台港微型國家發展共同體,但因撞名港台微型國家共同體而作罷,並最終定名為微國家革新發展組織。此間薩爾尼亞總統楊翰要求各國代表同意後繳交簽字,遭新韓志共和國、寧明炎主義民主共和聯邦等國拒絕,此些國家爾後退出組織表示抗議。前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前赫米爾帝國、前波姬米亞共和國、[[靖康民主共和國]]與[[克里斯蘭共和國]]在隨後出任改制後首任理事國、新熱斯特帝國代表金恆贊出任大會秘書長、前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出任大會主席、大大大共和國出任副主席。2021年7月,高峰會曾經進行過有關外交詞令的辯論,當時各國或多或少都有提出有關外交禮儀的見解。 | |||
2021年7月11日,非高峰會成員國的帝國聯邦封國南京帝國爆發政變,高峰會組織成員國之一的前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領導人楊翰干涉該國內政,而另一成員國前王金平小狐狸園皇國(今日[[華江斯坦聯邦共和國|華江斯坦聯邦共和國)]]同非組織會員國奧斯特蘭共和國則是站在對立面,公開支持政變後慘遭驅逐、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南京帝國臨時共和政府。高峰會各國曾在7月24日事件全面爆發後針對此事進行討論,然而雙方由於巨大的資訊落差,致使溝通不順。當次會議雖然決議派出協調團,但因為組織後續混亂而並未成功。 | |||
2021年10月15日,微革會爆發針對東亞聯邦共和國代表的言語欺凌事件,然而起事方不願協調。2021年10月17日前後,亞喵利卡聯邦帝國代表在群組內與其他代表調情,遭到制止後衝突一觸即發,前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前王金平小狐狸園皇國、新熱斯特帝國與東亞聯邦共和國等亦因連日衝突與紛爭而在大群中引發激烈衝突,最後導致薩爾尼亞放棄大會主席位置並退出,各國交替混戰下理事會崩潰。新熱人民共和國代表楊欣罕在一片混亂的大會中強行上位秘書長,並廢除組織架構實施恐怖統治。10月27日亂首及其黨羽先是隨意揚棄組織DC、粉專和群組,接著不顧布拉維亞共和國、華江斯坦伊斯蘭聯邦共和國代表的反對投票炸毀高峰會群組,高峰會正式崩潰。 | |||
2022年7月,赫斯維爾公國、華江斯坦聯邦共和國投入龐大資源修復原組織官網,並成立微國革新發展組織博物館。 | |||
== 正式會議 == | |||
具可考紀錄顯示,G35在組織所屬DC舉辦過一場語音會議、G40則舉辦過兩場;轉型高峰會後組織舉辦過一次為期兩日的大會,以及一次因薩爾尼亞放棄大會主席職位而進行改選之會議。 | |||
== 成效與影響 == | |||
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席捲台灣與香港後,台灣網際網路社群中所謂的國家社群林立,這對既有的台灣微國家而言是陌生且不了解的社群。因此就外交嘗試而言,微革會取得了成功,它促成了不曾接觸的這些群體間的直接交流;但因為雙方對於"微國家"定義的認知不相同,加上高峰會並不被大多數與會國家認為是嚴謹的場合,也沒能實質發揮身為國際組織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最終走上毀滅一途。就其歷史功績而言,它導致了日後第一、第二世界國家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強烈懷疑心理與嚴格防範,港台微國圈再次碎片化,亦促成了日後廣泛區域結盟之態勢。此次事件後,諸多既有國家紛紛採取更加嚴格的外交審查,或外交政策趨近於極端保守,如[[史東共和國]]政府下令關閉外交表單至隔年年初、[[阿爾帕德王國]]外交趨於被動等;多數新興國家則隨著開學到來而滅亡。 | |||
極少數在2021年興起的國家在涉入微革會之亂後依然存活並堅持到隔年(2022年),這些國家度過微革會暴亂事件洗禮後,先後獲得港台各國承認,進而加入福爾摩沙微國家共同體、[[八國公約]]、港台微型國家共榮圈者大有人在,部分人士將這些國家列為具有發展淺力的"微國五隼",這些國家中以[[華江斯坦聯邦共和國]]、[[圖洛維亞聯邦帝國]]與繼承薩爾尼亞法統的[[里格利亞帝國]]最具代表性,而[[華江斯坦聯邦共和國]]政府更是在微國革新發展高峰會中得出"沒有核心思想與共同價值成立的大區域合作組織難以維持其穩定度,建立在共同價值和利益上的小幅度區域結盟與合作組織更易穩定"的結論,並以此為基礎發動成立[[柴可拉夫那協防組織]]。不過這些國家彼此對組織覆亡皆有罪責,如部分人士曾主張[[圖洛維亞聯邦帝國]]未能在福共體第一次入聯案闖關成功即是因為在微革會暴亂中擔任生事的角度且並未公開承擔責任,亦或者是[[華江斯坦聯邦共和國]]政府曾多次公開宣示不逃避罪責,並投入資源進行歷史教育與史蹟復舊。今日微革會雖然早已瓦解,然而它造成的影響力依然殘留在社群中,使因此事後出現在檯面上的各國依然戒慎恐懼,避免重蹈覆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