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天禮帝國」: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Erzherrscher(留言 | 貢獻) (→歷史) |
Erzherrscher(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
||
第83行: | 第83行: | ||
'''神聖天禮帝國'''(德語:Heiliges Theodorisches Reich;通用國家代碼:HTR),通稱'''天禮帝國''',爲一皇權統攝、信仰導向之聯邦制帝國,座落於中西歐大陸要衝。帝國以「天賜之禮」爲名,奉神聖之命統合諸侯諸邦,建立於歷史、文化與信仰之共同基礎之上。首都亞琛乃昔日皇帝加冕之所,今仍爲帝國權力與精神之核心。'''神聖天禮皇帝'''(德語:Kaiser von Theodorien)以「奉天承運」(德語:von Gottes Gnaden)自居,皇權與教義並尊,兼治世俗與靈魂。邦國各守疆域而共尊皇座,共築一秩序之邦、聖潔之地、神明之國。 | '''神聖天禮帝國'''(德語:Heiliges Theodorisches Reich;通用國家代碼:HTR),通稱'''天禮帝國''',爲一皇權統攝、信仰導向之聯邦制帝國,座落於中西歐大陸要衝。帝國以「天賜之禮」爲名,奉神聖之命統合諸侯諸邦,建立於歷史、文化與信仰之共同基礎之上。首都亞琛乃昔日皇帝加冕之所,今仍爲帝國權力與精神之核心。'''神聖天禮皇帝'''(德語:Kaiser von Theodorien)以「奉天承運」(德語:von Gottes Gnaden)自居,皇權與教義並尊,兼治世俗與靈魂。邦國各守疆域而共尊皇座,共築一秩序之邦、聖潔之地、神明之國。 | ||
神聖天禮帝國的皇室爲[['''天禮家族''']],於民國113年13月30日建國,由福靈一世(德語:Forst I),或稱威廉一世(德語:Wilhelm I,下稱)創立,威廉原本是普魯士帝國的皇帝,由於種種變動,其頭銜最終變更爲「神聖天禮皇帝」,簡稱「天禮皇帝」。 | |||
==歷史== | ==歷史== | ||
第110行: | 第107行: | ||
在進一步了解微國界資料後,皇帝威廉陛下重新考慮參與可能性,並決定以既有制度設計為基礎重整政體,最終於民國114年4月15日正式加入微國。因皇帝個人喜好及避嫌原因,在着手重整與完善各項國政體系之餘,亦參閱聖經及思高譯本,將國名改爲如今之'''神聖天禮帝國'''<ref>這也導致在帝國檔案館的部分舊文書中至今仍殘留部分未能清理或修改的「神聖羅馬帝國」及「神聖羅馬皇帝」等舊稱。 </ref>並更改頭銜,稱「神聖天禮皇帝」。 | 在進一步了解微國界資料後,皇帝威廉陛下重新考慮參與可能性,並決定以既有制度設計為基礎重整政體,最終於民國114年4月15日正式加入微國。因皇帝個人喜好及避嫌原因,在着手重整與完善各項國政體系之餘,亦參閱聖經及思高譯本,將國名改爲如今之'''神聖天禮帝國'''<ref>這也導致在帝國檔案館的部分舊文書中至今仍殘留部分未能清理或修改的「神聖羅馬帝國」及「神聖羅馬皇帝」等舊稱。 </ref>並更改頭銜,稱「神聖天禮皇帝」。 | ||
==名稱== | |||
「'''Theodorisches'''」一名源自希臘語「Θεόδωρος」(羅馬化:Theodoros,意爲「天主的饋贈」),常見於天主教傳統中。該詞經簡化爲拉丁語及日耳曼語中常見的人名形式「'''Theodor'''」,進一步形容詞化爲德語地名形容詞「'''Theodorisch'''」,表示「天主所饋贈的」;再加定冠詞構成國名「Heiliges Theodorisches Reich」。 | |||
在中文,「Theodorisches」音譯爲「提奧多里希」,以思高聖經譯法轉寫爲「'''天禮'''」。 | |||
==領土== | ==領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