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清和聯合帝國」:修訂間差異

增加 7,289 位元組 、​ 2023年3月12日 (星期日)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Vodka
無編輯摘要
imported>G0414
無編輯摘要
第19行: 第19行:
|leader_name2=[[舜和]]
|leader_name2=[[舜和]]
|lower_house =
|lower_house =
|leader_title3=[[聯邦會議主席]]
|leader_title3=[[聯邦主席]]
|leader_name3=暫無
|leader_name3=林昀安
|established=建國:2016年11月28日
|established=建國:2016年11月28日
復國:2022年8月15日
復國:2022年8月15日
第41行: 第41行:
|leader_name9=[[林昀庭]]
|leader_name9=[[林昀庭]]
|leader_title9=[[首席司法官]]
|leader_title9=[[首席司法官]]
|leader_name8=恕悠王
|leader_name8=[[恕悠王]]
|leader_title8=[[公務總理]]
|leader_title8=[[公務總理]]
|leader_title5=[[外務總理]]
|leader_title5=[[外務總理]]
第47行: 第47行:
|leader_title6=[[諮議院長]]
|leader_title6=[[諮議院長]]
|leader_title4=[[政務總理]]
|leader_title4=[[政務總理]]
|leader_name4=[[朱孝文]]
|leader_name4=[[黃郭康]] (代理)
|leader_name5=舜和
|leader_name5=舜和
|leader_name10=[[林昀安]]}}
|leader_name10=[[李興道]]|leader_name6=暫無}}


'''清和聯合帝國'''(英文:'''United Empire of Qinghe'''),簡稱清和,是一個施行[[清和制]]的聯合王國,位處於東亞的灣、香港廣東、日本。
'''清和聯合帝國'''(英文:'''United Empire of Great Qinghe'''),簡稱'''大清和'''或'''清和''',是一個施行[[清和制]]與半邦聯制君主立憲帝國,其現實地理置以東亞地區灣、香港為主,亦有位處於東亞的廣東、日本、美國、免電的海外屬地


清和最早的歷史可以回朔至2015年9月27日成立的政權,當時以娛樂為核心。清和於2016年11月28日正式建國為單一制聯邦共和國,雖稱之為國家,但事實上其結構與法制尚不成熟,直至2017年的南擴(沃德維順地區)、東擴(安煌地區)和憲政改革才有了新的風貌。2018年,安煌沃德維順退出聯邦。2020年12月清和併入東亞前衛主義共和國([[東亞聯邦共和國]]),隔年11月[[沃德維順王國]]改以君主立憲制復國。
清和最早的歷史可以回朔至2015年9月27日成立的政權,當時以娛樂為核心。清和於2016年11月28日正式建國為單一制聯邦共和國,雖稱之為國家,但事實上其結構與法制尚不成熟,直至2017年的南擴、東擴和憲政改革才使國家趨於穩定。2018年,安煌沃德維順退出聯邦,共和國進入專制時期,直至2020年12月清和併入[[東亞聯邦共和國|東亞前衛主義共和國]]。2021年11月[[沃德維順王國]]改以君主立憲制復國,作為清和王政時期的根基。2022年9月,東亞聯邦共和國解散,北清和、南清和、沃德維順、安煌作為四個獨立的構成國,建立清和聯合王國。2022年12月,烏克拉明帝國、東平國與聯合王國合併,並以王政時期國家基本法作為基礎重制國家基本法


== 國名 ==
== 國名 ==
「清和」二字出自於〈萬葉集.卷一.幸于吉野宮之時柿本朝臣人麻呂作歌〉「國者思毛 澤二雖有 山川之 '''清河'''内跡 御心乎 吉野乃國之」一句,其義為「天下諸國國 國數雖多不勝數 然有殊勝者 山川水清河內谷 御心寄情兮 御吉野兮吉野國」。
「清和」二字出自於〈萬葉集.卷一.幸于吉野宮之時柿本朝臣人麻呂作歌〉「國者思毛 澤二雖有 山川之 '''清河'''内跡 御心乎 吉野乃國之」一句,其義為「天下諸國 國數雖多不勝數 然有殊勝者 山川水清河內谷 御心寄情兮 御吉野兮吉野國」,以其為名之意涵有二,其一是表示清和與淡水河的緊密地緣關聯,其二是寓意希望國家山明水秀、環境清幽


而為呼應國家和平之理念且常有筆誤,故將「河」字改為「和」字。
而為呼應國家和平之理念且常有筆誤,故將「河」字改為「和」字。
第65行: 第65行:
2016年9月27日,由[[舜和]]召集的一群學生基於娛樂之目的成立了凱德政權,該政權屬於集權體制,持續性的由舜和擔任領導。
2016年9月27日,由[[舜和]]召集的一群學生基於娛樂之目的成立了凱德政權,該政權屬於集權體制,持續性的由舜和擔任領導。


由於時任副領導William Wang因不可抗力因素離國且政權成員因為分班而無聯絡,故該政權終止。
由於時任副領導William因不可抗力因素離國且政權成員因為分班而無聯絡,故該政權終止。


=== 民主共和國時期 ===
=== 民主共和國時期 ===
第87行: 第87行:
以大清和共和區為中心的東亞社會民主黨持續保持著全國與共和區內第一大黨的地位。
以大清和共和區為中心的東亞社會民主黨持續保持著全國與共和區內第一大黨的地位。


=== 沃德維順獨立 ===
=== 沃德維順獨立復國 ===
沃德維順領導人王昇陽因學業因素趨緩而得以恢復微國家之運作,自八月起籌備獨立建國,於11月27日(清和獨立的前一天)宣布建國。
沃德維順領導人王昇陽因學業因素趨緩而得以恢復微國家之運作,自八月起籌備獨立建國,於11月27日(清和獨立的前一天)宣布建國。


第96行: 第96行:
此外亦加入了[[福爾摩沙微國家共同體]]、[[港台微型國家共榮圈]]、[[明德合作聯盟]]、[[八國公約組織]]、[[烏德塔協約組織]]等國際組織。
此外亦加入了[[福爾摩沙微國家共同體]]、[[港台微型國家共榮圈]]、[[明德合作聯盟]]、[[八國公約組織]]、[[烏德塔協約組織]]等國際組織。


=== 復國期 ===
=== 清和復國與王政時期 ===
清和於清和曆七年五月二日(2022年8月15日)宣布復國,並沃德維順王國皇室繼承
清和於2022年8月15日宣布復國,由自東亞聯邦共和國獨立的北清和、南清和、解除特殊保護領地位的安煌以及原本的沃德維順組成,並繼承了沃德維順王國皇室以及政治基礎


在前面預備期之中清和與[[樺林-竿蓁協約組織]]的建構規劃
自福共體於七月底峰會結束後,清和增加福爾摩沙微國家共同體、[[柴可拉夫那協約組織]]、[[聯合安全會議]]等組織其成員國之交流
===踏上平穩之路===
===多元民主化運動===
2022年12月1日,香江協議簽訂,[[清和聯合王國]]、[[烏克拉明帝國]]和[[東平國]]合併成爲清和聯合帝國。
2022年12月1日,香江協議簽訂,清和聯合王國、[[烏克拉明帝國]]和[[東平國]]合併成爲清和聯合帝國。匯江共和國自清和、湳興獨立。匯江、改名為奧克治王國的烏克拉明以及東平國成為帝國第五、六、七個自治國。


月24~25日,舉行第一屆聯邦代表選舉暨公民投票,結果社改盟取得了6成爲國會第一大黨。
月24、25兩日,大清和舉行第一屆聯邦代表選舉暨公民投票,社革聯盟取得6席成爲國會第一大黨,其公民自由、公明民主聯盟組成的選舉聯盟取得9席,獲得半數席次,組建聯合內閣,由公民自由黨魁朱孝文出任政務總理,由社改盟黨魁舜和出任外務總理。公民選舉的四項提案分別為:針對官員持有之外國國籍數量與跨國兼職數量以及職等進行限制、就[[八國公約組織]]以外交對策為手段保障我國全體國民權益、[[樺林-竿蓁協約組織]]之展望問題、樺林-竿蓁協約組織之名稱問題。前兩項公投皆通過且超過半數,第三項議題以「改組為柔性組織」為結果,第四項議題以「改名為桂城-樺林協約組織」為結果


=== 二月革新迄今 ===
多元民主化運動結束後,皇室首席事務官暨外務總理舜和以社改盟、桂平府、外務院等名義推動多項政策。基於[[眾聯國|華夏眾聯國]]與大清和聯合帝國的高度同質性,由兩國組成[[清華外交共同體]],並由大清和外務總理暨眾聯國外相舜和出任共同體主席。而基於部分組織重疊性過高,執政聯盟與聯安會成員推動多個組織之整併。執政聯盟亦推動聯邦會議組成之改革,減少皇室對聯邦會議之干預,並精簡會議組成、增加不分區席次。另外,桂平府推動貴族品秩之修改,將原有之十個品秩增加為十二個。
與之同時,國內對反對八國公約組織內部行為的聲量持續加劇,亦致使以親近大清和聯合帝國、格蘭迪亞共和國、科紐瓦與新韓志聯邦、大赫卡忒與里格利亞聯合帝國四國政府的八國公約黨團與親近八國公約理事會的八約最棒聯盟形成事實上的對立。在多次論戰後,大赫卡忒與里格利亞聯合帝國首先退出八國公約組織,其次為科紐瓦與新韓志聯邦。在衝突之中,時任政務總理朱孝文假借大清和與格蘭迪亞政府之名義逕自宣布退出八國公約組織,致使大清和受到格蘭迪亞之譴責,並造成輕微的公關危機。此後,皇室會議集結下轄之直隸機關,偕同聯邦政府做出中止行使於八國公約組織之一切權利,拒絕旅行八約施加之義務與要求,正式退出八約組織,此一舉動受到執政黨與在野黨之支持,亦難得出現全體皇室成員皆同意的狀況。下為外務總理就八國公約衝突與外務院立場做出之演說內容:<blockquote>八國公約是不是經不起質疑?如果不是,那有必要為了成員國民眾或政府的質疑用那麼大的力氣來駁斥嗎?我要提醒執行長與諸理事,各位的反應越大,越顯排斥,那只是明確的告訴眾人,我八國公約組織沒有那個能力接受質疑。而該公告所說的內容則為國內部分人士的猜疑,如果八國公約沒有人有意圖透過多數暴力支配八約,行的直坐的正,何必擔憂人民的質疑?或許是有心人士自己對號入座罷了。
我坦白的說,清和的確並沒有很妥善地處理八國公約的事務,但並不代表清和在此前有任何逾越之行為,也不代表清和沒有積極參與八國公約組織。二月十八日理事會在做統一見解,清和做出了兩千多字的演講,其中也明確表現出清和以及我三盟邦的憂慮,然而理事會在徵詢加盟國意見後卻又置之不理,除了麗山共和國理事陳廷宇閣下以外,無人積極做出回應,執行長甚至在一個小時內迅速做出統一見解。首先,清和已經不是第一次在理事會公開傳達我國之擔憂,絕對不是執行長所說「不把話說明白、不善用所賦予的權利」,反而是理事會多次忽略我方意見;其次,如果不會採納任何加盟國的意見,或者解開加盟國的擔憂,那我認為執行長乾脆不要詢問加盟國代表好了。 而在該演說中,我亦明確從法律學、政治學的觀點分析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係,這就是我們所認為的侵犯主權,俄羅斯也不覺得自己在侵略烏克蘭,有關「沒有主權侵害」的說詞簡直無稽之談!
另外,我看了颱風合眾國理事兼八國公約議長撰寫的報導,十分精采,非常超然中立,但我依然有一些問題存在。
首先是,您方認為八國公約的議會與理事會趨於平權就已經是完全沒有不平等的制度,那為什麼加盟國的意見沒有被傾聽?為什麼加盟國不能參與理事會的決議?還是這就是議長閣下所謂的「很多權利」?我等自發起監議會的討論之時,已經明確表示我們的訴求是八國公約組織內部的加盟國與締約國具有同等權利義務,請問您覺得在監議會的討論結束,多數理事贊同這個想法之後,八國公約有繼續促進平等嗎?
其次,若比照歐盟辦理,請問歐盟只有最初構成關稅同盟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可以參與歐洲理事會的表決嗎?再者,歐盟政府一向被詬病不完全民主,連香蕉有多彎都要管。當今沒有完整將歐盟體制使用於八約,還引喻失義,拿一個不民主的國際組織來和八約做比擬,那這不就很明顯表示八約正在轉為高度強制了嗎? 如果議長對於國際組織應該有的規制標準以及民主自由與我以及清和政府不同,那似乎就這方面拿來作為攻擊清和政府的說詞並不妥適吧?
最後,感謝梁大理事明確表明不歡迎繼續留在八國公約組織,我想八國公約組織不需要任何較為多元的聲音以及國家組成,清和不會被八約理事會歡迎。然而,清和也在這裡表達對於八國公約組織、理事會以及議長的失望,我也非常希望我們盡快退出,不要看八國公約組織某部分人士丟人現眼。
題外話,我個人深切關心媒體傳播專業的能力以及中立性,媒體做為第四權不應該有輿論引導出現。我也認為稍早對於我國之公告抱有疑慮且未查證未了解就開砲的那些人可以考慮對被波及者致意。
另外,先不討論清和的問題,今天已經有三到四個加盟國表示退出或已經退出,我建議理事會究其根本,尋找改善空間。</blockquote>
==地理==
==地理==


匿名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