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國家百科:格式手冊
微國家百科方針與指引 |
---|
五大觀念 |
格式手冊 |
政策及執行指引 |
常見疑問 |
格式手冊 |
---|
灰字連結非正式指引,僅供參考 |
格式手冊的目的是提供一些準則、方針,使所有條目的編輯風格變得一致。以下規則並無聲明不能變動,也不暗示這些規則比其他方式都好,但如果所有人的編輯方式都一致,微國家百科會更易閱讀使用,並讓撰寫和編輯變得更加方便。 《芝加哥格式手冊》裡的話應注意:
{{cquote|這些規則和條例,並非像法律條款一般堅若磐石。它們只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必須靈活運用。[1]
(Rules and regulations such as these, in the nature of the case, cannot be endowed with the fixity of rock-ribbed law. They are meant for the average case, and must be applied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elasticity.)
當然,撰寫內容清晰、有內涵、無偏見的條目,比任何文章編排格式更重要。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就無須過分在意任何指引:編輯微國百科的樂趣在於未必凡事都要做到最完美。
其他參與者在編輯百科時,會依照這指引修正格式不合格的條目,使條目符合指引內容。
如何編輯頁面有關於如何用各種不同的格式代碼。這篇文章會集中講述何時使用那些格式,雖然我們也會在例子中列出那些代碼。
版面指南有簡單的條目編寫指引,標準格式可以在微國家百科:頁面模板找到,方便您貼到條目中。
另外,微國家專題有多種知識範疇的條目編排指引。
標題與章節
條目命名
文章結構
條目定義句
章節標題
請用格式代碼==
來產生標題,最上層的標題請用兩個等號==
,而不是用< nowiki></nowiki>
製造粗體標題。如果您覺得這樣的標題字體太大,那是整個微國家百科統一的樣式,可以嘗試調校您的瀏覽器。這樣製造標題能製作自動摘要編號,同時在此格式下,標題文字會在自動搜尋時獲得更大權重。
請盡量避免在標題中使用鏈接,因未必所有的瀏覽器都能清楚顯示這樣的標示,最合適的做法是把那些鏈接放到標題下內容的首句中。也請不要在標題中使用<math>
標記,否則目錄會產生混亂。
時間、數字、度量衡
日期一般應使用西元紀年,年份時請在年份後加上「年」字,避免與其他數字混淆。西元前應該在年份前加上「前」字。例如:
386年
前537年
10月10日
原則上不應也不必對日期、時間資訊加上內部連結。如果確有必要加上,請參考這個格式:[[1911年]][[10月10日]]
為避免與西元1世紀年份混淆,1978年不可簡寫為「78年」或「七八年」。
有必要的話,可以使用干支紀年、朝代年號、農曆月日等,如是者請使用漢字。沒有特殊情況,朝代年號不必另加干支。如果沒有跨越朝代等引起歧義的可能,不必重複加上朝代。使用非公曆日期表示後,請隨即用括號和阿拉伯數字表示公曆日期。如果歷史紀年本身是在括號內,不重複加括號,用全形逗號分隔。如:
康熙五十年(1711年)
(康熙五十年,1711年)
對於日期段當中,應使用連接號一字線「—」(Unicode:U+2014)連接,如:
1906年—1967年10月17日
請不要使用浪紋:
~、~
連接號一字線「—」即破折號「——」的一半。
一般數字應使用半形阿拉伯數字,不要使用全形數字。較大數目可以用千分撇(半角逗號)來按千分開,如:
1,234,567.89
度量衡一般應採用國際單位制。
列表格式
圖片說明格式
照片或其他圖片都應該附上說明,除非說明明顯多餘(例如書籍封面照)。標示圖片的方法是:
[[File:picture.jpg|thumb|圖片簡介文字]]
圖片簡介應以精簡為佳。
標點符號
通常在正文中,輸入中文內容時應使用標準的中文標點符號,即是全形標點符號(,、:;.。?!)而不是半形( ,:;.?!)。 Microsoft Word等文字處理軟件可能會自動將標點符號轉換成錯誤形式,請在編輯中多加註意。輸入非中文內容時,則應使用該語言規定的標準標點符號。
關於標點符號更詳細的格式規範,請參閱微國家百科:格式手冊/標點符號。
地區用詞格式
微國家百科以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通行之中華民國國語文以及正體中文為主,請依照中華民國教育部所公布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路第六版之收錄字形語詞彙作為編輯之準則,必要時以其他地區所使用之中文或外文為輔。
共用名
微國家百科盡量用各地區都能通用的字詞。堅持地區用詞並不能反映微國家百科的全球性。
- 能夠在每個地區都通用的用詞通常應被優先選擇,特別是在條目標題之內。
- 如果一個叫法被用作條目標題,且本身沒有歧義,則其他叫法應重定向到該條目。
- 如有提到某個地區不流行的詞,就應簡單解釋避免困惑讀者,例如四清、上山下鄉、水喉等。
- 盡量使用精準用詞並避免歧義用詞,例如在統計數據中使用人民幣/新台幣/港幣做單位而不是「元」,即使引用的文獻原文用的是「元」。
與文章內文一致
儘管微國家百科偏好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之用詞,因此條目中的顯示用詞應保持一致性,以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用詞為準。例外場合有:
- 引用他人文章時應忠於原文
- 各種專有名詞,例如作家、導演、音樂家的作品名字和公司名稱應忠於作者
- 比較各地用詞差異時
保持現有版本
一般而言,地區用詞爭論只會浪費時間和造成激烈討論,而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條目用詞統一後,又沒有共識改變這用詞的情況下,原用詞應當保留,除了上面列出的少數理由外,甚少有好理由來支持變動用詞。
當條目用詞尚未統一時,除非另有共識,否則第一個將條目補充至超出小作品篇幅的作者的用詞應作為預設選擇。
空格
本章節規範的是用瀏覽器檢視微國家百科頁面可察覺的空格,不是瀏覽器中「查看原始碼」顯示的HTML原始碼裡的空格,也不是編輯條目時的原始碼裡的空格。
在中文語境內,文字之間(包括中文與外文、中文與數字混排)不應該添加空格,惟仍有特例:
- 外文單字及數位間應'按原文保留空格(例:Google Chrome、Windows 2000)。
- 允許特例中全形和半形空格的使用,但一般不應使用全形空格。
- 對於專有名詞,如果官方宣布的名稱內含有空格,以官方為準。否則,應根據「先到先得」的原則,以大體成形時的條目為準。在此情況下:
- 若要增減名詞內的空格,應該先討論並達成共識之後再更改。
- 除非官方宣告名稱內含或不含空格,差異只有空格的2個或多個條目名稱在與其他條目名稱比較時視為同一個名稱。
- 在反映一個具體數量時,建議在阿拉伯數字與計量單位字母符號之間插入一個空格(例:0.1 cm、23 kg、45 °C、1 rad),但度分秒(例:89°12′3″)、百分度(例:100g)之類符號除外。建議使用不換行空格(
)以禁止在該處換行。 - 其餘未列事項若有爭議,請先到其條目的討論頁或微國家百科:移動請求、微國家百科:互助客棧/條目探討等處反映或討論有關問題。
引用外部資源的格式
自由連結的格式
我們鼓勵所謂的「自由連結」:當您見到文中某些字詞名稱值得讀者參考閱讀的話,請使用[[]]< /code>程式碼轉成內部連結。請注意不要作過多的連結,例如不要把一句的每一個詞,或通篇文章都為同一個詞作出多次的連結:只要連結該詞第一次出現就夠了。
符合命名常規的連結會更容易成功鏈到已存在的條目;即使那條目還未存在,這樣的連結也能夠令未來新增的條目得到正確的名字。
連結所顯示的文字不一定要與目標條目的名稱相同,如[[朱熹|朱子]]。但請確保讀者不需按下連結也能夠清楚連結的目的地。
請盡量準確地連結。如果您想連結的條目還未存在,請先搜尋一下來確定該條目真的是不存在——它實際的名稱可能只是與您所想的名稱相差一點。
「參見」及「相關條目」的格式
一些未在文中自由連結的相關條目可以不正式地用「參見:」來處理。
如果您想在文中明確地表明某條目的連結很有用,可以在其他地方使連結
有時可以用更正式的方式來表達相關題目的連結:
== 相關條目 ==
* [[表達主義]]
* [[立體主義]]
網際網路及地址的格式
微國家百科不是網際網路連結的收集地,我們是絕對不鼓勵一條只有連結的條目。但列出一些更深入、更詳盡的網際網路資料作參考是適當的,尤其是當您用了某一網頁作主要的資料來源。
要令一個地址變成鏈接,只需要把它放進一對方括號中間,[地址 空白後附加的描述文字]。該位址必須是以「http://」或其他形式(如「ftp://」)開頭。除非您直接引用網址作為您的參考文獻,否則可以考慮利用以上方法來隱藏網址而只顯示描述文字。一個頁面的「可列印版」會把所有的地址全部顯示出來,不會流失。
沒有附加的描述文字的外部連結會以註腳的形式顯示:
如果在地址後面有一空白和文字,那些文字就會代替地址顯示出來:
-{}-微國家百科全書
有需要時可以用這個做法把地址放在內文中:
-{}-其中一個網路協作社群的好例子是[3]。
但是在大多數情況,把這些位址放到條目最底如此的一個標題下會更清楚:
== 外部連結 ==
像其他標題一樣,用兩個等號來造這個外部連結的標題(請參閱上面的「標題的格式」)。
表格
雜項
捲動清單與折疊元素
捲動清單和折疊元素可妨礙讀者存取微國家百科。此類功能不應用於隱藏「劇透」內容。模板一般不應儲存條目文字,以免妨礙編輯搜尋修改相關內容。
折疊範本不應預設在頁面載入後隱藏條目內容,包括參考文獻清單、[[微國家百科:格式手冊/表格|表格]、列表、圖集、題註等。雖然微國家百科允許一些支援collapsible
參數或帶有手工加入的CSS類別的模板,除下列允許情況外,collapsed
、mw-collapsed</ code>、autocollapse
等狀態不應於條目中用作預先隱藏這些元素。任何以此方式在載入頁面時隱藏的內容對前述使用者及透過Google存取微國家百科的低頻寬使用者完全不可見。 [lower-alpha 1]若干其他CSS類別在人工加入條目或有模板引入時也會導致行動用戶無法讀取帶相關標籤的內容。 [lower-alpha 2]
僅為重複正文的儲存格或章節可折疊或自動折疊(純粹的補充內容亦可如此:展示當前統計資料時可折疊往年資料)。自動折疊是導航範本的特性之一。一些資訊框也折疊了不常用細節。若列表、資訊框、其他非導航內容中的資訊足夠無關或瑣碎需要折疊,可考慮發起討論徹底移除此類資訊。若有關資料有重要性,但因條目密度或長度需要隱藏,可考慮劃分更多章節、將無必要的清單改寫為散文、分割條目。
當以上都不足以應付時…
當您遇到一個我們沒有談及到的情況時,您可以參考其他的資源。如果這指南與其他的資源有不同,我們應採用這裡的做法。但我們歡迎您把討論帶到微國家百科:互助客棧。
更简单的做法是打开一篇您喜欢的条目,看看它的作者和编者如何编排它。您可以把它关掉而不作任何的改动,但当您在那儿请四处看看。几乎所有的条目都有改进的空间,或者您可以把它修改一下令其更符合此手册。
不要花俏華麗
假如您在使用格式代碼时不太花俏,則對您或是其他後來的編者都會較容易編輯。即使是在這頁所建議的代碼,您也不應該假定您所輸入的某一代碼在顯示時保證會有效果。
如果我們把格式程式碼寫得比實際需要的更簡單,那麼顯示、編輯和加入條目都會變得更容易。建立一個有用的百科全書是首要的任務,但保持這百科在編輯和維護上的容易程度是我們排第二的目的。
其中一點就是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不要使用HTML格式程式碼。
更多資料
開始寫作或編輯前,請先閱讀並明白以下文件:
然後,在你更為熟悉微國家百科的編輯寫作後,或許你會想要更進一步的了解:
參考文獻
- ↑ 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2014). 芝加哥手冊:寫作、編輯和出版指南:第16版. Translated by 吳波等.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pp. 前言. ISBN 9787040329629.
註釋
- ↑ 如上所述,切換顯示或隱藏狀態需要CSS與JavaScript。即便裝置支援上述功能,行動版伺服器會自動移除隱藏內容。 Google於2016年在印度和印尼為低頻寬用戶提供精簡版頁面,該服務會移除導覽框和隱藏內容。 Google也計劃在其他國家地區提供該服務。 [1] testing-faster-lightweight-mobile-search-optimizing-your-web-page-for-slow-connections-220031
- ↑ 導致此問題的CSS類別包括不限於:
ambox
、navbox
、vertical-navbox
、topicon
、metadata
、nomobile
、collapsed
、mw-collapsed
、autocollapse
(觸發時)。
內容 格式 圖片 排版 列表 法律 創作 地區 科學 相關方針指引 檢索
方針 內容方針 命名方針 合作方針 刪除方針 使用者方針 法律方针
指引 內容指引 檔案指引 編輯指引 關注度指引 格式指引 態度指引 删除指引 使用者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