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前進黨」:修訂間差異
→歷史
Gekokujo.hks(留言 | 貢獻) 無編輯摘要 |
(→歷史) |
||
第10行: | 第10行: | ||
2023年3月1日,國進黨登記參選第一屆[[聯合帝國帝國議會|帝國議會]]不分區議員選舉,惟該次選舉因總參選人數不足,使得第一屆帝國議會選舉無法如期舉行。3月21日,國進黨參與組織[[第二次羅晏駿內閣]],與[[君主意志黨|君意黨]]組成聯合政府。 | 2023年3月1日,國進黨登記參選第一屆[[聯合帝國帝國議會|帝國議會]]不分區議員選舉,惟該次選舉因總參選人數不足,使得第一屆帝國議會選舉無法如期舉行。3月21日,國進黨參與組織[[第二次羅晏駿內閣]],與[[君主意志黨|君意黨]]組成聯合政府。 | ||
2023年5月,君主會議宣布重啟[[第一屆聯合帝國帝國議會選舉|第一屆帝國議會選舉]],而後國進黨於該次選舉得票率達54%,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並首度獲得主導組織[[李柏均內閣|內閣]]的機會。5月7日,第一屆帝國議會預備會議上,國進黨主席李柏均通過信任投票,於聯合皇帝任命後正式出任[[聯合帝國首相|首相]]。 | 2023年5月,君主會議宣布重啟[[第一屆聯合帝國帝國議會選舉|第一屆帝國議會選舉]],而後國進黨於該次選舉得票率達54%,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並首度獲得主導組織[[李柏均內閣|內閣]]的機會。5月7日,第一屆帝國議會預備會議上,國進黨籍議員吳風緒當選首任[[帝國議會議長]];國進黨主席李柏均通過信任投票,於聯合皇帝任命後正式出任[[聯合帝國首相|首相]]。 | ||
[[第二屆聯合帝國帝國議會選舉|2023年7月大選]],國進黨取得第二高票,雖失去主導組閣之機會,但仍與[[帝國民主論壇|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 | [[第二屆聯合帝國帝國議會選舉|2023年7月大選]],國進黨取得第二高票,雖失去主導組閣之機會,但仍與[[帝國民主論壇|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 | ||
第26行: | 第26行: | ||
[[第六屆聯合帝國帝國議會選舉|2024年5月大選]],國進黨與[[社會民主與工黨]]皆當選4席議員、並列第一大黨,但當選2席議員的關鍵少數[[聯合力量]]自選舉期間便有與國進黨合作之趨勢。在國、聯、社三黨協商後,宣告將由國進黨與聯合力量組閣,由具有國進黨籍的聯合力量黨魁[[夏克尚]]出任首相,社民黨則承諾提供信任供給。 | [[第六屆聯合帝國帝國議會選舉|2024年5月大選]],國進黨與[[社會民主與工黨]]皆當選4席議員、並列第一大黨,但當選2席議員的關鍵少數[[聯合力量]]自選舉期間便有與國進黨合作之趨勢。在國、聯、社三黨協商後,宣告將由國進黨與聯合力量組閣,由具有國進黨籍的聯合力量黨魁[[夏克尚]]出任首相,社民黨則承諾提供信任供給。 | ||
[[第六屆聯合帝國帝國議會選舉|2024年11月大選]],在國會總席次減少的情況下,國進黨 | [[第六屆聯合帝國帝國議會選舉|2024年11月大選]],在國會總席次減少的情況下,國進黨與聯合力量延續合作關係,共同推出[[全國選區(聯合帝國)|全國選區]]參選名單,雖於僅獲得全國選區第二高票,但由於[[獨立民主黨]]提名人數不足,再加上以無黨籍當選[[各組成國綜合選區(聯合帝國)|綜合選區]]議員的[[李育誠]]仍有國進黨籍,因此國進黨仍實質取得過半地位。選後,國進黨與獨立民主黨共同支持李育誠出任首相,國進黨也於[[李育誠內閣|內閣]]中占有多數職位,帝國議會議長則由國進黨主席李柏均當選。 | ||
迄今為止,國進黨共有三名黨員曾擔任過[[聯合帝國首相|首相]]([[李柏均]]、[[夏克尚]]<ref>以[[聯合力量|合力黨]]籍議員身分出任首相時仍擁有國進黨籍。</ref>、[[李育誠]]<ref>以無黨籍議員身分出任首相時仍擁有國進黨籍。</ref>),二名黨員曾擔任過副首相(李柏均、[[吳風緒]]),三名黨員擔任過[[帝國議會議長]](吳風緒、李育誠、李柏均)。 | 迄今為止,國進黨共有三名黨員曾擔任過[[聯合帝國首相|首相]]([[李柏均]]、[[夏克尚]]<ref>以[[聯合力量|合力黨]]籍議員身分出任首相時仍擁有國進黨籍。</ref>、[[李育誠]]<ref>以無黨籍議員身分出任首相時仍擁有國進黨籍。</ref>),二名黨員曾擔任過副首相(李柏均、[[吳風緒]]),三名黨員擔任過[[帝國議會議長]](吳風緒、李育誠、李柏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