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洛共和国」:修訂間差異

增加 534 位元組 、​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大洛共和國'''(英文:Evelysian Republic / Republic of Evelysia / Republic of Luo),簡稱'''洛國''',是位於東亞、北美及大洋洲的共和制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及澳大利亞聯邦接壤,實際國土面積約400平方米(約121坪)。首都為[[英州市|英州]]。
'''大洛共和國'''(英文:Evelysian Republic / Republic of Evelysia / Republic of Luo),簡稱'''洛國''',是位於東亞、北美及大洋洲的共和制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及澳大利亞聯邦接壤,實際國土面積約400平方米(約121坪)。首都為[[英州市|英州]]。


{{國家基礎資訊|国家格言=永嘉江淮|国歌名称=大洛共和國國歌|国土面积数据=0.0004|水域率百分比=0|国家首都名称=[[英州市|英州]]|中央政府所在地=[[英州市|英州]]|最大城市名称=[[綏派市|綏派]]|时区名称=洛國標準時間|时区=UTC +08:45|人口估计年份=2024年12月|总人口数据=8|官方语言=國語
{{國家基礎資訊|国家格言=永嘉江淮|国歌名称=頌》|国土面积数据=0.0004|水域率百分比=0|国家首都名称=[[英州市|英州]]|中央政府所在地=[[英州市|英州]]|最大城市名称=[[綏派市|綏派]]|时区名称=洛國標準時間|时区=UTC +08:45|人口估计年份=2025年12月|总人口数据=9|官方语言=國語
淮語
淮語
吳語
吳語
中原官話
中原官話
英語|民族=漢族|道路通行方向=右|政治体制=共和立憲制|国家宪法=《大洛共和國憲法第二版》|国家元首职称=內閣總理大臣|现任国家元首名字=[[趙子韾|趙子韾]]|立法首腦職稱=國家議會議長|現任立法首腦名字=暫缺|司法首腦職稱=首席大法官|現任司法首腦名字=暫缺|立国事件=泡饃店建國|立国事件日期=二〇二四年七月十二日|国家代码=EL|国际域名缩写=.el|国旗文件名=大洛共和国国旗.png|国徽文件名=风海玺.png|國家通稱=洛國|國家外文全名=Evelysian Republic / Republic of Evelyse / Republic of Luo|國家名稱=大洛共和國|国旗歌名称=Theme One|中央銀行=洛國國家銀行|國家象徵=白龍
英語|民族=漢族|道路通行方向=右|政治体制=共和立憲制|国家宪法=《大洛共和國憲法第二版》|国家元首职称=內閣總理大臣|现任国家元首名字=[[趙子韾|趙子韾]]|立法首腦職稱=國家議會議長|現任立法首腦名字=暫缺|司法首腦職稱=首席大法官|現任司法首腦名字=暫缺|立国事件=泡饃店建國|立国事件日期=二〇二四年七月十二日|国家代码=EL|国际域名缩写=.el|国旗文件名=大洛共和国国旗.png|国徽文件名=风海玺.png|國家通稱=洛國|國家外文全名=Evelysian Republic / Republic of Evelyse / Republic of Luo|國家名稱=大洛共和國|国旗歌名称=Theme One|中央銀行=洛國國家銀行|货币单位=[[洛國可兌换元|洛國可兌換元]]|貨幣代碼=ECY|国家象征=桔梗花|最高点=壘球嶺(130公尺)}}
桔梗花|最高點=壘球嶺(130公尺)|海岸線=舞海市-黃海海岸線|货币单位=[[洛國可兌换元|洛國可兌換元]]|貨幣代碼=ECY}}


== '''國名''' ==
== '''國名''' ==
第44行: 第43行:


=== '''人口歷史''' ===
=== '''人口歷史''' ===
現洛國國民祖上由安徽省、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遷來,並至其父輩或祖父輩定居在綏派市周邊縣市(蚌埠市;淮南市壽縣;合肥市市區、長豐縣、巢湖市;馬鞍山市當塗縣等)。
現洛國國民祖上由安徽省、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遷來,並至其父輩或祖父輩定居在綏派市周邊縣市(蚌埠市;淮南市壽縣;合肥市市區、長豐縣、巢湖市;馬鞍山市當塗縣;滁州市等)。


洛國人大多屬江淮民系,操普通話(標準漢語)、淮語(江淮官話)或中原官話,有部分屬吳越民系,操吳語。
洛國人大多屬江淮民系,操普通話(標準漢語)、淮語(江淮官話)或中原官話,有部分屬吳越民系,操吳語。
第63行: 第62行:
二〇一九年六月十八日,全體黨員因初中畢業,解散政黨。
二〇一九年六月十八日,全體黨員因初中畢業,解散政黨。


==== '''璦南民國(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九日 ~ 二〇二四年六月)''' ====
==== '''璦南民國(二〇二四年二月日 ~ 二〇二四年六月)''' ====
[[檔案:商洛市民主西路.jpg|縮圖|233x233像素|洛國誕生地——商洛市民主西路]]
[[檔案:商洛市民主西路.jpg|縮圖|233x233像素|洛國誕生地——商洛市民主西路]]
二〇二四年冬,中國大陸興起“科目三”,並傳播至世界各地。趙子韾認定其“有害人民的精神健康” ,遂在二月二十九日建立璦南民國。” 璦“指合肥市肥西縣翡翠湖,而”璦南“即現綏派市靖義市。建國後期,趙子韾因認為建設工作過於倉促而放棄璦南民國之名。
二〇二四年冬,中國大陸興起“科目三”,並傳播至世界各地。趙子韾認定其“有害人民的精神健康” ,遂在二月二十九日建立璦南民國。” 璦“指合肥市肥西縣翡翠湖,而”璦南“即現綏派市靖義市。建國後期,趙子韾因認為建設工作過於倉促而放棄璦南民國之名。
第80行: 第79行:


二〇二五年前夕,因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南京市對洛國內閣總理大臣的騷擾自十一月持續不斷,加上抗日航空紀念館篡改軍機塗裝事件,洛國政府設立第一個保護領土“洛屬集慶”管理南京市相關國內外事務。
二〇二五年前夕,因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南京市對洛國內閣總理大臣的騷擾自十一月持續不斷,加上抗日航空紀念館篡改軍機塗裝事件,洛國政府設立第一個保護領土“洛屬集慶”管理南京市相關國內外事務。
二〇二五年三月十三日,大洛共和國第二版憲法取代初版憲法。


== '''地理''' ==
== '''地理''' ==
第126行: 第127行:
大洛共和國效仿了日本國會模式創立了國家政府。據現行《大洛共和國國家憲法》所述,大洛共和國之權力由人民民主投票產生的大洛共和國政府行使。大洛共和國政府由三個部分組成:
大洛共和國效仿了日本國會模式創立了國家政府。據現行《大洛共和國國家憲法》所述,大洛共和國之權力由人民民主投票產生的大洛共和國政府行使。大洛共和國政府由三個部分組成:


# 立法機構:國議會。下設地方議會。
# 立法機構:大洛共和國議會。下設地方議會。
# 執法機構:內閣,其中內閣下屬有財政部、醫療部、衛生部、安全部、文化部、教育部、體育部、交通部、建設部、農業部、人事部和外交部。下設地方政府。
# 執法機構:總理內閣,其中內閣下屬有財政部、醫療部、衛生部、安全部、文化部、教育部、體育部、交通部、建設部、農業部、人事部和外交部。下設地方政府。
# 釋法機構:國最高裁判院。下設地方法院。
# 釋法機構:大洛共和國最高裁判院。下設地方法院。


大洛共和國實行多黨制的政治體制,但至二〇二四年底在洛國未有註冊的政黨
大洛共和國實行多黨制的政治體制。


=== '''行政區劃''' ===
=== 政治党派 ===
 
=== '''行政區劃(二〇二五年七月十二日 ~ 二〇二五年三月十三日)''' ===
大洛共和國城市互不連接,分散在華東各處。境內有一個直轄市(英州市)、兩省(江化省及江旗省,已於二〇二五年撤銷)、六市(綏派市、洛陽市、護城市、舞海市、唯陽市)、海外領土兩市(玉京市、憲馬市)和一個保護領土(洛屬集慶)。君主立憲制時期曾替代所有的“市”為“府。”二〇二四年九月,大洛共和國政府決議根據佔地面積、經濟發展方向等要素將不同的鎮保留或升格為縣及縣級市。
大洛共和國城市互不連接,分散在華東各處。境內有一個直轄市(英州市)、兩省(江化省及江旗省,已於二〇二五年撤銷)、六市(綏派市、洛陽市、護城市、舞海市、唯陽市)、海外領土兩市(玉京市、憲馬市)和一個保護領土(洛屬集慶)。君主立憲制時期曾替代所有的“市”為“府。”二〇二四年九月,大洛共和國政府決議根據佔地面積、經濟發展方向等要素將不同的鎮保留或升格為縣及縣級市。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第274行: 第277行:
|憲馬
|憲馬
|
|
|
|
|}
=== 修憲後(二〇二五年三月十三日 ~ ) ===
在第二版憲法頒布後,絕大多數大洛共和國(除海外領土)實際上不擁有主權的城市歸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普通市下級行政單位規劃有巨幅變動。
{| class="wikitable"
|+
!普通市
!廳
!'''縣'''
!'''備註'''
|-
|[[綏派市|綏派]]
|臨舸
|雪縣
長寧
|升格為首都
|-
|護城
|連星
|
|
|-
|洛陽
|啟北
|
|
|-
|[[唯陽市|唯陽]]
|楓圩
|
|
|
|
第279行: 第313行:


=== '''人口''' ===
=== '''人口''' ===
大洛共和國至二〇二年底總人口數為8人。其中:
大洛共和國至二〇二年底總人口數為9人。其中:


* [[綏派市]]3人
* [[綏派市]]3人
第286行: 第320行:
* 玉京市1人
* 玉京市1人
* 憲馬市1人
* 憲馬市1人
* [[英州市]]0人
* 護城市0人
* 護城市0人
* 舞海市0
* 未登記戶籍處1
* <s>射陵市0人</s>


=== '''民族''' ===
=== '''民族''' ===
1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