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威廉一世(神聖天禮帝國)」:修訂間差異

第40行: 第40行:
民國113年12月30日,威廉開設'''神聖羅馬帝國'''伺服器,並於此期間第二次加冕稱帝。該政體在創立時已具備相對完整的政治架構,並完成了核心憲政文件《大憲章》的起草與發布。
民國113年12月30日,威廉開設'''神聖羅馬帝國'''伺服器,並於此期間第二次加冕稱帝。該政體在創立時已具備相對完整的政治架構,並完成了核心憲政文件《大憲章》的起草與發布。


隨後在與各伺服器初步的互動交流過程中,與大晉帝國合作方之一'''維爾多帝國'''產生無法言述之矛盾<ref>威廉本人知原因爲何維爾多方迴避態度。</ref>,雖威廉本人自察覺相關情勢後長期採取克制立場,避免引發不必要的對抗。然維爾多方仍在民國114年2月左右出現一起直接涉及威廉的嚴重'''外交事故''' <ref>即使在幾乎處於音模式近2星期的情況下仍遭維爾多方面點名道姓稱其爲「'''有針對我國之虞'''。</ref>,且在事後維爾多方之回應未完全達致預期共識。
隨後在與各伺服器初步的互動交流過程中,與大晉帝國合作方之一'''維爾多帝國'''產生無法言述之矛盾<ref>威廉本人無從得具體原因,維爾多方面則傾向迴避態度。 </ref>,雖威廉本人自察覺相關情勢後長期採取克制立場,避免引發不必要的對抗。然維爾多方仍在民國114年2月左右出現一起直接涉及威廉的嚴重'''外交事故''' <ref> 儘管威廉已接近默狀態近兩週,維爾多方面仍於對內發言中點名其爲「'''有針對我國之虞'''。 </ref>,且在事後維爾多方之回應未完全達致預期共識。


此外,在缺乏有效協作的前提下,伺服器之任何持續推進的努力都面臨難以爲繼的挑戰,同時其本人的初始興趣本身作爲一種內在驅動力,無法在現實條件下轉化爲可持續的動能。最終基於其個人考量,適時調整投入的方向,伺服器於民國114年2月24日'''終止運作''',而威廉本人則與一切與之有關係的Minecraft伺服器或團體'''斷聯''',自此杳無音訊。
此外,在缺乏有效協作的前提下,伺服器之任何持續推進的努力都面臨難以爲繼的挑戰,同時其本人的初始興趣本身作爲一種內在驅動力,無法在現實條件下轉化爲可持續的動能。最終基於其個人考量,適時調整投入的方向,伺服器於民國114年2月24日'''終止運作''',而威廉本人則與一切與之有關係的Minecraft伺服器或團體'''斷聯''',自此杳無音訊。
第49行: 第49行:
數日後,威廉一時興起查閱微國百科,發現其在相關敘述中已被設定爲「病逝」,遂向司馬氏提出抗議。有鑑於過去對司馬氏在處理資訊更新方面效率的觀察,威廉向前者提出自行修改,獲取口頭同意後註冊了微國百科帳號。
數日後,威廉一時興起查閱微國百科,發現其在相關敘述中已被設定爲「病逝」,遂向司馬氏提出抗議。有鑑於過去對司馬氏在處理資訊更新方面效率的觀察,威廉向前者提出自行修改,獲取口頭同意後註冊了微國百科帳號。


在進一步查閱微國百科內容後,威廉重新評估參與意願,結合此前已具完整制度但未能啟用的伺服器計畫,於民國114年4月15日正式加入微國圈。因個人喜好及避嫌原因,在參閱聖經及思高譯本後將國名改爲'''神聖天禮帝國'''<ref>這也導致在帝國檔案館的部分舊文書中至今仍殘留部分未能清理或修改「神聖羅馬帝國」及「神聖羅馬皇帝」等舊稱。 </ref>,重新加冕稱帝,著手重整與完善各項國政體系。
在進一步查閱微國百科內容後,威廉重新評估參與意願,結合此前已具完整制度但未能啟用的伺服器計畫,於民國114年4月15日正式加入微國圈。因個人喜好及避嫌原因,在參閱聖經及思高譯本後將國名改爲'''神聖天禮帝國'''<ref>這也導致在帝國檔案館的部分舊文書中至今仍殘留部分未能清理或修改「神聖羅馬帝國」及「神聖羅馬皇帝」等舊稱。 </ref>,重新加冕稱帝,著手重整與完善各項國政體系。


==格言==
==格言==
4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