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蘭迪亞共和國

出自微國家百科
於 2024年11月19日 (二) 21:35 由 沈泰頡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政府體制
最莊嚴的格蘭迪亞協和共和國
The Most Serene Concordian Republic of Grandia
最莊嚴的格蘭迪亞協和共和國國旗
國旗
最莊嚴的格蘭迪亞協和共和國國徽
國徽
格言: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國歌:《卿雲歌》
位置 東亞
首都 和協市(法律上)
花社市(行政上)
最大城市 和協市(實際國籍人口15人)
花社市(區域常住人口5362人)
直隸深澳坑領地(區域面積0.588平方公里)
官方語言 中華民國國語
英語
台灣台語
台灣客家語
新霍爾語
認可的語言 葡萄牙語(布丁同盟通用語言)
德語
族群 漢族(閩南裔為主)
台灣原住民族
政府 內閣制
共和立憲制
西敏制
• 執政官
沈雲深
黃雅馨
舜和
立法機構 眾議院
成立
• 大大大民主共和國建立
2015年5月28日
• 中央-東北分裂
2016年3月
• 第二共和成立
2016年11月29日
• 第三共和成立
2021年5月28日
• 加入福爾摩沙微國家共同體
2021年7月10日
• 併入不母列島
2021年7月21日
• 第四共和成立,更名格蘭迪亞
2022年8月1日
• 不母獨立
2022年8月1日
• 烏德塔同盟成立
2022年8月1日
• 第四共和憲法通過
2022年9月1日
• 共和二年格蘭迪亞憲法通過
2024年3月7日
人口
• 2022年8月普查
39人
貨幣 聯合磅(法定)
鞐幣(鞐蘭法定貨幣,實質上廢止)
新台幣(實際流通)
日期格式 YYYY/MM/DD
共和YYY年MM月DD日
• 曆法
共和
道路通行方向 靠右駕駛
靠左駕駛(崇德地區)

最莊嚴的格蘭迪亞協和共和國(英文:The Most Serene Concordian Republic of Grandia),通稱格蘭迪亞共和國(英文:Republic of Grandia),簡稱格蘭迪亞、格國(Grandia)、R.O.G,又稱格倫迪亞、大大大,是一個施行三權分立的單一制民主共和國,位處於東亞的台灣,人口約40人,官方語言為中華民國國語、英語、台灣閩南語、台灣客家語與新霍爾語,而葡萄牙語與德語亦是格蘭迪亞的通用語言。

格蘭迪亞於西元2015年5月20日草創,經不斷的擴張、經營、內部規劃及調整,於西元2017年正式開啟正式營運,並於西元2021年5月正式成立臉書粉絲專頁,開始對外交流。

西元2022年8月1日格蘭迪亞共和國(第四共和)成立,續接前共和大大大共和國之法統。 西元2024年2月28日,格蘭迪亞通過通過《共和二年格蘭迪亞憲法》全文修正案,確認了以大陸與普通混合法系為主的法律制度。

國家象徵

格蘭迪亞國旗

國旗

現行的格蘭迪亞國旗是由東尼泰瑞先生於西元2021年6月1日設計的黃黑旗。由黃色與黑色組成,上下成二等分,上置黃色橫條,下置黑色橫條。

國旗的黃色代表國土重光及王道之光普照大地,黑色代表革命之薪傳及戰爭的焦土。

國旗比例與色碼
黃色 黑色
RGB 244-218-95 0-0-0
CMYK 0-11-61-4 0-0-0-100
Hexadecimal #F4DA5F #000000

國徽

現行的格蘭迪亞國徽是由曉祝先生設計。

格蘭迪亞盾徽的中央為''黻'',圖案抽象,為兩「弓」形相背之紋飾,象徵多數民族的特色。

兩旁以擬人化的龍與鳳凰作為支撐物,手握有盾牌,象徵博愛與勇士精神。下方有紅白格紋絲帶,象徵革命及國民的善良。

國徽中多處融有黃黑元素,象徵國旗精神,盾徽上方置白色梅花,為格蘭迪亞之國花,亦象徵堅忍不拔之精神。基座為白色絲帶,上寫有''洪鍾大呂''四字。

國歌

現行的格蘭迪亞國歌為《卿雲歌》。《卿雲歌》為中國古歌,出自《尚書大傳·虞夏傳》,曾兩度由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重新譜曲並定為國歌。

2021年,大大大共和國政府宣布其為代國歌。自2022年8月,格蘭迪亞共和政府定為正式國歌並使用至今。

卿雲歌

蕭友梅作曲

卿雲爛兮,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紀年、曆法與節日

紀年與曆法

格蘭迪亞官方採用「共和」紀年,於官方書信公文中使用;民間則使用通用共和紀年、民國紀年與西元紀年。

格蘭迪亞官方採用公制曆法,即現行世界通用之西曆、陽曆、格里曆,以格林威治東八區(UTC+8)為標準時;民間陽曆外,亦通用陰曆(農曆)。

節日

格蘭迪亞之主要節日,包括放假和不放假的法定紀念日與節日,以及常見的傳統節日。大部分的節日與慶典主要融合了國內各族群文化及紀念歷史事件的發生。由於格蘭迪亞實施周休二日,故每週六、日皆放假,屬於國定假日。

另外,由於格蘭迪亞地處台灣島上,且國民大多也具中華民國國籍或於中華民國就業或就學,故即便格蘭迪亞政府訂定該節日放假,而中華民國並未訂定該日放假,大多數國民仍需要上班上課,而反之亦然。

國家法定節日 National Holiday
名稱 日期 由來 節日性質 放假日
元旦

New Year’s Day

1月1日 西曆格里曆中的新年第一日。 節日 放假
除夕

Chinese New Year's eve

農曆臘月最後一日 漢族傳統民俗,於農曆新年前一日守歲、辭年。 節日 放假
春節

Spring Festival

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 漢族傳統民俗,舊時之元旦,農曆/陰曆新年。 節日 放假
婦女節

Women's Day

3月8日 引進國際節日,紀念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之貢獻,亦藉以反思性別議題。 節日 不放假
勞動節

Labour's Day

5月1日 紀念勞工對社會與經濟的之貢獻。 節日 不放假 (在中華民國工作之一般勞工依其法令放假)
端午節

Dragon Boat Festival

農曆五月初五 漢族傳統民俗,驅除瘟疫、紀念楚國詩人屈原逝世。 節日 放假
波姬米亞日

Porquemia Day

5月2日 紀念布丁同盟友邦,波姬米亜聯省和協共和國成立。 紀念日 不放假
國慶日

National Day

5月20日 紀念第一共和—大大大民主共和國宣告成立。 紀念日 放假
新日

New Day

5月28日 紀念新日革新成功,大大大共和國首次以主權微國家身分踏入微國圈。 紀念日 放假
革命日

Revolution Day

6月5日 紀念大大大民主共和國首都淪陷,資料全失,大國子民著手反攻復國的節日。 紀念日 不放假
芝士日

Cheese Day

6月24日 波姬米亞傳統節日,國民常於此刻食用芝士(起司) 節日 不放假
第四共和紀念日

4th Republic Day

8月1日 紀念第四共和政治制度改革成功,更名格蘭迪亞,臨時共和政府成立。 紀念日 放假
中秋節

Mid-Autumn Festival

農曆八月十五 漢族傳統民俗,闔家團聚(團圓)之日。 節日 放假
雙十節

Double Ten Day

10月10日 紀念1911年同日,發起武昌起義。 節日 不放假 (在中華民國工作之國民依其法令放假)
國殤紀念日

Remembrance Day

11月11日 大英國協紀念日,2021年隨波姬米亞傳入我國,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同時紀念參與兩次世界大戰至今的所有陣亡戰士。 紀念日 不放假
閱兵日

Parade Day

12月13日 紀念大大大民主共和國首次閱兵儀式及格蘭迪亞國軍建軍。

最初稱為總統生日閱兵日,因為該日也是紀念第8~10任總統的生日。

紀念日 不放假

歷史

2022年版格蘭迪亞歷史年表,格蘭迪亞共和政府製

格蘭迪亞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時成立之大大大堡宮政權。

第一共和時期

大大大堡宮正式成立後,於2015年5月20日正式宣布建國,定國號為大大大,發表大大大共和國建國宣言,並由陳小閔擔任首任總統,沈球瓜擔任首任副總統,林翔擔任護國大將軍。七月,大國第一家企業-鳥仔巴開張營業,隔日,國家企業氣死大披薩成立,以販賣披薩為主。同年8月大大大首都正式定都於和協市。

第一共和時期,大國各大產業蓬勃發展,產業擴及飲食、遊戲、文化。教育方面,大大大國立大學設立,成為大大大共和國最高的學府,培養出大國許多政界人才。

第一次總統輪替,沈球瓜先生當選大大大共和國第二屆總統,同時,共和國臨時憲法頒布。

第一共和的結束與革命時期

時任國防部長郭氏因權慾薰心,發動政變欲爭奪總統之職,為保護國家安全,時任總統宣布全國戒嚴,並派遣林、陳兩人為將軍鎮壓政變。2016年2月,匪方暫時妥協,政府為求安寧,採取以德服人,讓出“東北方自治區”予匪治理為自治區總理,後匪方不滿足於此,自立為總統,開啟了大國分裂的時期。

2016年3月東北方自治區脫離大大大民主共和國政府管轄,同月末旬郭匪二次政變,國家陷入內亂,後有成紫陽國等外患,大大大第一共和宣告崩壞。

同年6月部分資料遭他人故意銷毀,8月匪徒攻佔我國諸多領土,9月首都資料庫遭攻破,郭匪自立為保可夢民主共和國總統,至此第一共和結束。

為保存大大大之國家正統,大大大的子民開始復國計畫,2016年10月,前第一共和的中央官員們開始籌建反攻基地,不久,大大大島反攻基地完成,反攻正式開始。

第二共和時期

2016年11月,過去的大大大國人與一群愛好Minecraft的同學在Minecraft組建了我的世界民主共和國,12月復國重建計畫正式開始。在第二共和時期,曾在Minecraft世界建構國土。隨著總統輪替,劉氏開始掌政,擔任第四任總統。

經劉先生的領導,國家統一計畫開始,公布新憲,確立新制度,逐步完成國家統一。多數失土回歸後,正式恢復國號為大大大。

此時期為大國之輝煌,也是人口增加最多的一段時光,國家愈漸繁榮,逐步吸引到其他人們。

2017年,許多資料再次遺失,紀錄中斷,加上年級分班的因素,國家內部一度運作停擺。

2018年8月,時任副總統至菲律賓訪問,擴展大國海外交流第一步。9月國家統一大業完成,東北方失土正式回歸大大大,並結合其他歷史政權,更名為大大大聯邦共和國,實施聯邦制。同年末,應朝野要求,一致認為大大大聯邦共和國此名稱過於壟長,決議縮減國名為大大大共和國。2019年2月頒布初代國籍法,並發行第三代紙本身分證。

2020年是大大大共和國中央組織改造的重要年分,同時大大大共和國第一代紋章正式定案。同年3月,因應大不母帝國國家停止運作,皇帝將國家交由大大大管理,聯邦政府設立駐不接管行政廳。同年,黃雅馨女士當選大大大共和國第5位總統,任內加速了大國拓展視野的計畫,為新日革新做出不可抹滅的貢獻。

第三共和時期

2021年5月28日新日革新,大大大共和國以主權私人國家的身分正式踏進台灣私人國家圈,這個時刻,我們稱之為大國重生。6月,大大大共和國新式國旗定案更改為黃黑旗幟,確立了今日我國國旗的基本元素。同月,大大大共和國資訊網開通,使更多私國圈的夥伴們認識到大大大共和國。

2021年7月,克里斯蘭共和國首肯我大大大共和國並與我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之後多國與我國正式建交。

7月10日,在多國支持之下,我國正式加入台灣私人國家組織-福爾摩沙微國家共同體

7月15日大大大共和國國籍法修正案通過增修內容,包括取消任何多國籍限制、加入者得享有完整公民之權利、建立正式邦交之國家人民凡申請得直接加入、對我國或微國界貢獻者直接入我國籍、邦交國元首官員等直接入國籍等,原目的在於增進國民交流,促進社會發展。結果造成大量不明人士入侵,使國內動盪不堪。 同月20日起,受薩爾尼亞動盪影響,及不明人士亂入國民群加上新興圈混亂無章的人士對國內造成嚴重威脅,有鑑於此,時任總統宣布廢止人口開放政策,並強制驅逐所有未申請國籍之人。

7月21日,大大大共和國聯邦政府正式接收不母列島及原大不母帝國之所有領土。

8月,與我國邦交國達到25個,同時大大大共和國聯邦政府功能業務及組織調整。同月,大大大共和國使館特區開通。

2021年9月,制憲委員會宣布通過大國新憲,英文國名改為Grande。2022年1月,修改領土疆域為本土生活圈。

同時,我國及各國開始稱呼我國為格蘭德或格蘭迪亞 (Grandia)

12月,大大大共和國派出顧問團前往台中人民共和國,助其發展完全,跨入現代化微國家行列。


2022年2月初,大大大共和國聯邦政府宣布加入九國公約。

3月,3月外交計畫開始,4月,國中教育會考時期正式開始,國民赴華參與升學考試。

4月,受友邦華江斯坦聯邦共和國邀請參與八國聯合會談。同月,大藍冰帝國無故對我國發起爭端,我國宣布與之斷交。

5月,我國同FOURMOSA四國同盟與國際法語圈微國界組織(Organisation de la MicroFrancophonie)展開會談。

同月,維克托爆發政變,國中教育會考時期結束,總統有鑑於就有仿華制度不再適合這個國家,開始著手準備第四共和的革新。

2022年6月,政府託大國文化總會辦理格蘭迪亞公報。並於格蘭迪亞境內及台灣微國圈內發行。

第四共和時期

2022年8月,格蘭迪亞共和國正式成立,定年號為共和,史稱共和建政。創設新制,將原聯邦制國家改制為單一制,實施中央集權。同時新共和政府輔導不母帝國重新獨立。 22日與臺朗共和國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24日文化部辦理本月我國最佳歌曲活動,獲得廣大國民同胞響應。 同月,共和政府鑒於前共和使館特區之使用率低下,並無達成其目的,實無繼續使用之必要,故廢除使館特區。

8月1日,烏德塔同盟成立,與沃德維順紐新聯邦杜斯格羅桑四國同盟。

9月1日,格蘭迪亞共和國憲法正式頒布,確立了格蘭迪亞第四共和的體制與憲政,26日,格蘭迪亞共和國同玉堂自由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2023年1月,執政閣下發布新春談話,同時,當時的內務部進行共和二年格蘭迪亞人口普查,是為第四共和以來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惟成效不彰。

2月,爆發華國秋季政爭及八國公約事件,多國退出八國公約,然格蘭迪亞其實並未在第一時間退出,卻遭大清和造謠退出消息與八國公約逕自移除格蘭迪亞代表,外務部表示強烈抗議。隨後,3月15日,格蘭迪亞因目標不盡相同與《癸卯二月補充條款》可能干涉格蘭迪亞內政為由,主動退出八國公約組織,同時廢除《九國公約組織加入法案施行法》。

同月,格蘭迪亞執政頒布內閣、眾議院與大法院之組織條例,確立政府組織之制度化。同時,格蘭迪亞簽訂《微國家權利與義務公約》,以該公約再度確立格蘭迪亞主權微國家身份。

12月,格蘭迪亞通過《共和二年格蘭迪亞憲法》,修正了許多問題,並更適合微國家生態,同時確立了以大陸與海洋混合法系為主的法律制度。

2024年8月,眾議院通過了《共和二年格蘭迪亞憲法》的第一次修正,同時通過《共和三年政制憲制法令》等一系列法令,使格蘭迪亞的法治與政制基礎更加確立。

地理與水文

格蘭迪亞本土位於台灣台北信義南港之交,橫跨日治時期中坡、後山埤兩個大字,比鄰南港山系,位處四獸山腳下,境內有後山埤等埤塘,鄰近有東新埤、永春埤等埤塘並有虎山溪一路自後山流經,距基隆河約2公里。

後山則位於四獸山上,為我國南方後山人煙稀少之處,環境清幽,溪水流潺,林木眾多,是大台北都市水泥叢林中難得之綠蔭森林,至高點南港山主峰海拔375.8公尺,山頂有一等三角點,離基點不遠處則為著名之「九五峰」。修築有登山步道供大眾休閒登山娛樂,境內有虎山溪、豹山溪等溪流,並有永春埤自然公園等其中。

特殊集體鞐蘭位於台灣雲林,地處嘉南平原,境內有嘉南大圳支流流經,並盛產蒜頭稻米等作物,為富饒之農地,廉使行省臨近高鐵雲林站及中科虎尾園區,為近日開發重鎮。

政治

格蘭迪亞共和政府

格蘭迪亞是一個議會共和制國家,依據2023年12月《共和二年格蘭迪亞憲法》及2024年8月通過之《共和三年政制憲制法令》,格蘭迪亞共和政府為格蘭迪亞共和國的唯一中央政府,為全國事務主管機構,負責全國事務,推行國家憲法和適用全國的法律、負責國防、外交以及代表格蘭迪亞和其他國家簽署條約等。格蘭迪亞及其領地執政官為格蘭迪亞之國家元首並掌握行政權領導執政官會同內閣會議格蘭迪亞眾議院掌握立法權,大法院及其各級法庭掌理司法權及憲法解釋權。

行政

格蘭迪亞及其領地執政官,為格蘭迪亞共和國及其屬地、國協之最高領袖,對外代表格蘭迪亞共和國,同時兼以大不母帝國皇帝身分對不母列島實施統治權。其可行使締結條約及宣戰、媾和之權;對內得依法公布法律、發布命令,宣布戒嚴,行使大赦、特赦、減刑及復權之權,任免文武官員以及授與榮典。

執政官會同內閣會議,又稱格蘭迪亞政府,由眾議院選出的執政官領導,其任命的內閣官員稱為政務官,內閣下設外務、總務、文教、防務等四部,及律政司、保安司、選務司等三個司。執政官得召開內閣會議,共同商議國家大事,執政官若不能履行其職責,內閣應召開會議推選一政務官暫時代行執政官之職務。

立法

格蘭迪亞眾議院為格蘭迪亞最高立法機關,掌理立法權,由人民選出之議員所組成。眾議院議員依憲法之規訂得推選出執政官。並得行使罷免、彈劾執政之權。

司法

大法院及其各級法庭依憲法規定行使格蘭迪亞全國之司法權,大法院及其各級法庭由終審法庭、高等法庭、上訴法庭、地方法庭及裁判法庭等法庭所組成,首席大法官、大法官、非常任法官、法官及推事為格蘭迪亞各級法庭之裁判官。大法院亦負責解釋憲法及公務員之懲戒,並有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權。

外交

格蘭迪亞與各國的外交關係是基於相互承認主權與治權的基礎上,締結正式的外交關係;但在有些時候,格蘭迪亞鑒於國際情勢與國內特殊政策,可能會在非官方交流的前提下發展實質外交關係,即以格蘭迪亞經濟文化代表處等名義設立之非官方代表機構。現在的格蘭迪亞共和國擁有45個邦交國,加入6個國際組織與3個同盟組織,並同2個國家互設有非官方代表機構。

格蘭迪亞的外交,基於2023年12月《共和二年格蘭迪亞憲法》及2024年8月通過之《共和三年政制憲制法令》,應恪守國際規章,本持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尊重條約。以保護僑民權益,促進國際合作,提倡國際正義,確保世界和平之外交政策方針為基本精神與原則,爭取與維護國家之最高利益。

行政區劃

格蘭迪亞共和國本土行政區域圖
格蘭迪亞屬鞐蘭行政區域圖
格蘭迪亞後山領地行政區域圖
格蘭迪亞海外直轄領地行政區域圖。 值得注意的是,當中直隸太巴塱領地自共和三年二月二十八日起已經廢止。

依據2023年12月《共和二年格蘭迪亞憲法》及2024年8月通過之《共和三年政制憲制法令》,格蘭迪亞共和國為中央集權制度,依據憲法列舉之疆域、國土疆域法及內務部頒佈之領土疆界布告,可以區分行政區劃為二個層級。

格蘭迪亞的一級行政區劃可分為2個特別市、1個自治集體、2個省、5個縣市、2個海外領地、4個海外直轄領地及昭南聯合租界;而本土的二級行政區劃則分為5個縣(市)。

特別市

和協市與花社市為格蘭迪亞的兩個首都,同時也是格蘭迪亞唯二設立之特別市。和協市為格蘭迪亞法定首都及立法、司法機關名義上的所在地,於2015年建城,是格蘭迪亞最古老的城市;花社市則為執政官府及部分中央政府機關所在地,2022年建城,2023年格倫迪亞特別市與原奧利薇亞大區花社市合併為花社特別市。

格蘭迪亞下轄兩個省,分別為布丁米亞與奧利薇亞。布丁米亞合併自原布丁米亞大區部分、西大區與中坡大區,為一級本土行政區,下設布丁米亞市、中坡市、廣慈縣;奧莉薇亞合併自原後埤大區與東北方自治區,為一級本土行政區,下設奧莉薇亞市、後埤縣。

海外領地

法律上,海外領地為格蘭迪亞之海外組成之一。後山(英文:Back Mounts / Au-suann),原為南方後山地區管理局,為我國南方後山人煙稀少之處,現下轄後山地區管理局、格屬新後山、後山永春等三個領地;崇德(英文:Checkerboard),西元2021年建城,其名原意棋盤城,為我國唯一之非現實領土,原為位於納塔瑰Minecraft伺服器之大屬崇德地區,現下轄有崇德、新地、南寮、潭湖等四個地區。

海外直轄領地

法律上,海外直轄領地為格蘭迪亞之海外組成之一。格蘭迪亞有三塊領地為海外直轄領地,皆係前共和各聯邦之遺跡,因領土爭議或土地調整而留存之僅剩領土。分別是直隸松苑領地,位於台灣台北南港之古蹟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直隸淡江領地,位於台灣新北三重淡水河上之沙洲;及直隸深澳坑領地,位於台灣基隆深澳坑。

自治集體

鞐蘭,為自治集體,得視為格蘭迪亞境內之特殊屬國,享有獨立自治權,並依據《自治國外交自主權法令》得對外締結關係(但仍未實際行使過該權利)。

租借地

昭南聯合租界為2022年9月7日起由華江斯坦聯邦共和國格蘭迪亞共和國清和聯合王國科紐瓦與新韓志聯邦里格利亞帝國赫斯維爾公國共同管理之國際租界。昭南聯合租界政府前身為微型國家資訊集散地社團,成立於公元2021年6月底,現今主權由四國共同管理。

格蘭迪亞行政區劃
類別 名稱
特別市 和協市
花社市
布丁米亞省
奧莉薇亞省
海外領地 崇德
後山
海外直轄領地 直隸松苑領地
直隸淡江領地
直隸深澳坑領地
自治集體 鞐蘭
租借地 昭南聯合租界

文化

格蘭迪亞為多族群社會,主要可分為本土及移民文化。

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以藝術創作及騎行單車為主,藝術創作方面包含繪畫、素描及音樂,早期時國民常以交流建築、車輛、機械等設計圖,或惡搞國文課本中的作者肖像為樂;音樂方面國民許多兼擅鋼琴、聲樂等,並有多位國民為合唱團成員,打擊樂團的國民也不在少數,國民間也流行馬林巴木琴、曼波鼓甚至太鼓;同時扯鈴、陀螺、尪仔標等傳統玩具也曾風靡一時。

第一共和時,當時台灣流行起一股抓寶風潮,也造成全國轟動,甚至創設訓練學校,但在郭氏叛亂後曾被禁止一時,直至第三共和才取消其禁令。

近期由於本土國民多已離開格蘭迪亞,加上海外交流的影響,漸漸融合外國文化發展出不同於過去的樣貌,而因為文化立國政策的實施,格蘭迪亞也從本土文化延伸出攝影、登山、滑板、電子繪畫等文化。

當前格蘭迪亞主要文化為攝影,當中以航空攝影及軍事攝影為主,時常出現國民集體揪團前往機場拍照的情形。

另外,由於國家尚武的風氣依然盛行,軍事的研究仍然在國內風行,常有國民共同討論軍事戰略和武器研究,相關的軍事遊戲也蔚為風潮,且由於執政官沈雲深的影響,近來本土國民有加入生存遊戲圈的趨勢。

移民文化

移民文化有來自薩爾尼亞東亞聯邦共和國(現多具清和籍)及波姬米亜(納塔瑰)之移民。

海外歸化移民當中,民間以東亞裔移民為大宗,帶來社會民主主義思想及左派文化,官方部分則受同為布丁同盟的波姬米亜為主,融合本土藝術創作文化,發展出新特色。

另由於新日革新之移民政策失當,造成大量薩爾尼亞籍人士遭金與正(即楊棋閔、楊翰)引入格蘭迪亞國內,這些人雖言為薩爾尼亞人,實際卻匯集來自各個微國家、政權及地區各種各樣人們,雖然帶來許多混亂及動蕩,但也為格蘭迪亞添增許多不同的文化色彩。

格蘭迪亞國家博物院

隸屬於格蘭迪亞執政官與其內閣,為格蘭迪亞共和國最高博物典藏機構,同時也是格蘭迪亞的歷史文化研究機構,展出自建國以來格蘭迪亞諸多歷史文物、文獻及圖繪,並不定時舉行特殊展覽,並時與各方文化機構合作舉行藝術展覽。

格蘭迪亞國家博物院現設有三常設展廳,一攝影展廳,常設展廳展覽格蘭迪亞今昔文物文獻及圖繪,及昔不母帝國文物照片外,亦為前總統、開國元勳Yammin Chen閣下設立專屬奇物展廳,將其特殊作品展示給社會大眾。

經濟

大大大共和國時期法定貨幣,已不再通用

格蘭迪亞為烏德塔同盟之成員國,法律上聯合鎊為格蘭迪亞法定貨幣並通行全國,並由烏德塔同盟各國法定發行機關發行。

格蘭迪亞境內除聯合鎊外,新台幣是最常見的通用貨幣,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各個場合。

格蘭迪亞的前共和大大大共和國的曾發行過大大大幣,由大大大中央銀行和聯邦儲蓄銀行發行,有直式與橫式紙幣兩種,現已不再通用。

聯合鎊,烏德塔同盟通用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