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帝國主義

出自微國家百科

此條目存在重大爭議,創建原意旨在引起各方反思及討論,無意引發罵戰。此條目內文措辭應盡可能保持中立持平的角度,並將主觀的立場和評論標明其持份者。

清和帝國主義(英語:Qinghe Imperialism),又被稱作清和霸權主義,這一詞用來描述大清和聯合帝國在政治、文化、領土和媒體影響力向境外擴張的行為。根據評論者的不同,它可能包括文化滲透,外交限制,政治合併等方面。從2023年8月開始,Facebook專頁匿名微國上出現多則與大清和聯合帝國及其皇室首席事務官舜和相關的投稿。其中部分投稿以誇張的方式諷刺和批評,甚至帶有惡意地揶揄大清和聯合帝國的外交政策,引起爭議,可被視為對清和帝國主義的最具體呈現。

清和帝國主義並非在2023年8月始出現,可能自2021年7月便受東亞聯邦共和國影響,只是自2023年9月始有定義。

背景

匿名微國上的惡意貼文。

清和帝國主義

清和自2023年起成為狹義上的帝國,即以皇帝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家。

自沃德維順王國設立外交事務大臣與皇室首席事務官起,外交優先決策機關與國家最高決策機關首長皆由舜和擔任,作為清和共和國之父與皇室中兩派系的平衡者,其地位僅次於皇帝王昇陽

舜和主導的皇室政府與外務院使清和積極對外發展,與多國發展出穩定的外交關係,在國際上亦展現出一定的影響力。

東亞帝國主義

東亞前衛主義共和國二月革新後改制為東亞聯邦共和國,接觸臺灣其他微國家,並於其後對大大大共和國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圖洛維亞聯邦帝國眾聯國微國家革新組織發揮影響。

清和聯合帝國欽定國家疆域圖[1]

擴張

領土擴張

2022年12月1日,《香江協議》簽訂,清和聯合王國烏克拉明帝國東平國合併成爲大清和聯合帝國。匯江共和國自清和、湳興獨立。匯江、改名為奧克治王國的烏克拉明以及東平國成為帝國第五、六、七個自治國。

三國的合併意味著過往烏克拉明與東平國的影響力被集中並放大。

曾被提出的合併案

清和民間或其他人士曾經提出數個清和與他國合併之提案,例如眾聯國約克塞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格蘭迪亞共和國小椰聯邦域多利聯合王國等,然上述提案並未獲得清和政府或他國政府的採納。

有關提案被提出的共同特徵在:

一、人力吃緊使政府運作效率低下(例如格蘭迪亞),或嚴重至僅部分機關運作(例如華夏眾聯國),甚至國家體系未穩定(例如小椰聯邦)。

二、與清和有較密切的外交或政治合作、關聯。

三、清和已有人民於該國任職,使該國政治得以運作(例如約克塞斯、華夏眾聯國)。

政治與外交擴張

與舜和不和的奧爾德一世認為,清和部分政要同時在不同國家中擔任要職,例如舜和為格蘭迪亞首席大法官、華夏眾聯國首相、外相,朱孝文為眾聯國副首相、域多利聯合王國外交大臣,李興道為眾聯國律相、信皇顧問、域多利聯合王國國會議長等,使部分國家與清和的權力組成相似。但實際上,域多利聯合王國的決策大權並非在李興道與朱孝文二人身上,就奧爾德一世的指控,域多利聯合王國政府曾發表聲明指出「聯合王國亦有眾多成員未有參與舜和先生參與之其他國家,且聯合王國之決策亦由此等眾多成員一同參與。」

爭議

對微國家領袖會談的管理

微國家領袖會談中的三名管理員中,除李聖亞外皆為清和、眾聯籍,舜和亦為該群組中唯一的召集人。

然而,外界也有評論質疑舜和是否有權力過大或濫權的情況出現。

2023年7月27日,赫卡忒帝國皇帝伊澤斯.康斯坦丁因為在群中以梗圖的方式提及舜和本名而遭受其驅逐,舜和其後對此則表示「管他哪裡來的皇帝」。雖然舜和於事後澄清是康斯坦丁一世無視其撤回該梗圖的要求在先,並說明在該群組中以人為對象,並非針對特定國家,但有評論認為他的措辭和直接將康斯坦丁一世驅逐的行為是對外國君主,甚至間接對其整個國家的不尊重,此舉也導致了康斯坦丁一世與清和交惡。

政治概念

舜和主義

主條目:維新集團爭議行為

舜和主義(英文:Shunwaism)是寧華主義聯邦共和國挑撥眾聯國鶴仙共和國關係、抹黑眾聯國舜和的過程中產生的政治概念,當時舜和主政的第六屆聯邦政府積極向第二波新興潮國家推展外交互動,洛文共和國便以「舜和主義」作為影射「舜和或眾聯國有意操縱第二波新興潮」的政治概念,清和帝國主義可被視為舜和主義的延伸概念或類似概念。

舜和本人曾多次以「大舜和主義清和聯合王國」、「大舜和主義格蘭迪亞共和國」等戲謔稱呼回應有關指控,其中「大清和舜和主義人民民族聯合王國」被普遍視為對大藍冰民族聯合王國的戲謔,舜和稱該戲謔稱呼是「可以讓落蚊(洛文)社群高潮的東西」。

眾聯帝國主義

部分意見認為,不應將舜和主義所影響到的國家全數認定為受東亞/清和帝國主義的影響,例如舜和主義即為舜和效力眾聯國時所形成的政治概念。

霸權主義說

大英百科全書對帝國主義的定義如下:

Imperialism, state policy, practice, or advocacy of extending power and dominion, especially by direct territorial acquisition or by gain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trol of other areas. Because it always involves the use of power, whether military or economic or some subtler form, imperialism has often been considered morally reprehensible, and the term is frequently employed in international propaganda to denounce and discredit an opponent’s foreign policy. 帝國主義:一種對擴大權力和統治的國家政策、行為或主張,特別是透過直接獲取領土或獲得對其他地區的政治和經濟控制。由於容易涉及權力運用,例如軍事、經濟或其他更縝密的手段,因此帝國主義常被認為不道德的,而這個詞經常在國際宣傳中用來譴責和抹黑對手的外交政策。

舜和認為,帝國主義的構成必須同時符合透過國家實力達成的影響力擴張對其他國家的政治影響以及對其他國家的不對等地位,即便大清和符合第一項,也未必符合第二項,即便符合第二項,也一定不符合第三項。若只符合第一項,或同時符合前面兩項,則較類似霸權主義(Hegemonism)。然而,其又表示,無論帝國主義或霸權主義,皆屬於極度主觀的政治用語,因此使用何者皆可以符合要描述的語境。

受東亞/清和帝國主義影響的實體

下列國家的政要通常不認同自身受到東亞或清和的干預或文化影響,為一獨立運作之主權國家,惟仍被外界視為東亞/清和帝國主義體系下的國家。

大大大/格蘭迪亞

舜和在2021年6月起先後擔任格蘭迪亞內政事務部長、司法行政部長,並於2022年2月1日起開始擔任首席大法官。由於多次在國內反對不當政策,並提供許多意見,因此獲得文職勳章──卿雲勳章(OAC),並於2023年受格蘭迪亞執政頒授共和勳章(ORE)。舜和作為首席大法官與在野黨黨魁,至今仍對格蘭迪亞發揮影響。

林昀庭亦曾經擔任格蘭迪亞眾議院議長,惟中途辭職。

薩爾尼亞/里格利亞

舜和在2021年7月接觸薩爾尼亞聯邦共和國,並在政治權力動盪下被推上國家權力核心直至里格利亞改制為帝國。

圖洛維亞

舜和在2022年12月受伊澤斯.康斯坦丁邀請擔任右丞相,期間為該國提出諸多政策與建議。

眾聯國

舜和信立皇朝依《歸籍政策》邀請至眾聯國,被封為理文侯爵,並受英韋希親皇邀請參選首相。 在2022年1月27日至2023年1月26日期間擔任了眾聯國首相,總任期長達一年,是當時眾聯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2022年3月14日,冠未事變開始,舜和主導的華國社會改革聯盟與英韋希親皇主導的復興會等四個政黨與丁共連線爆發政爭。自5月22日,英韋希親皇要求丁共連線退出眾聯國後,眾聯國實際上並無反對派,而舜和亦在英韋希親皇的邀請下連任首相,朱孝文亦在該屆聯邦政府中擔任副相。

2023年7月20日,眾聯國外相換屆。根據法律規定,外相人選「由首相及眾議院議長各自提名一人,由君主從中挑選作出任命」,然而當時最終上呈予眾聯國信立世皇奧爾德一世的名單中只有舜和一人的名字。原先舜和等人建議英韋希親皇在擔任首相的同時兼任外相,但由於英韋希甫考完DSE,對國際政治局勢陌生,遂拒絕該提議,並邀請舜和擔任外相,惟英韋希仍握有眾聯國外交政策的決策權,且多數外交事務皆於聯邦政府中討論。舜和雖握有外相身分,更多時後是建議者而非決策者。清華外交共同體之設置亦是出自對眾聯國的外交支持,並透過表決權重配置、退出決議等措施保障眾聯國具有獨自決策之權力,不受清和之制約。

2023年9月16日,信立世皇奧爾德一世因撰寫此條目中洩漏清華外交共同體會議內容,並被認為具有嚴重偏頗,被副主席、執行官暨決策委員李興道提案召開特別會議。後奧爾德一世自行退出清華外交共同體會場,被視為舜和等人與奧爾德一世關係正式決裂。

維克托

舜和在台中人民共和國宣戰事件後、維克托治權移交前曾於維克托中擔任顧問,更曾代理行政院長一職,惟多數情況下其建議仍無法改變張宇良的行為。

維克托治權移交後,由舜和主政的聯邦政府接管翁屬維克托,由舜和出任屬地最高聯邦代表,朱孝文出任屬地總督。

東蘭

東蘭共和國之成立曾尋求舜和、李哲惟悠人日下江誠佑等人之建議,其中舜和協助的時間最久,惟該國成立不久後便滅亡。

約克塞斯

舜和、朱孝文曾為約克塞斯最高蘇維埃,惟任內並無過多政績。


與華江斯坦帝國主義的比較

主條目:華江斯坦帝國主義

大清和聯合帝國華江斯坦君憲國皆作為其盟友所形成之群體中的領頭羊,並皆曾經協助新興國家或Discord國家發展,亦存在與他國合併之討論(兩華合併),較大的不同在於,清和採取援助他國的外交政策,造成國家界線模糊,而被視為帝國主義;而華江斯坦的外交政策則採國家利益優先的外交政策,因此常在發生衝突時大力反擊,而被指控把持華微共、欺壓小國。

其他類似情形

微國家社群中的帝國主義通常並非傳統對於帝國主義的定義,較少出現殖民、經濟壟斷、文化輸出,而是指權利不對等、對外侵略、跨國兼職造成同質性過高、開設傀儡國等現象。

下列所述的組織或國家為在部分觀點中被視為帝國主義的政治實體,僅作為部分群體之意見存在,是否為事實需其他證據佐證。

共榮公約/福共體帝國主義、微聯帝國主義

駿宏事件五二三事件的爆發使共榮公約組織/福爾摩沙微國家共同體微型國家聯盟互相指控對方操縱、干預他國、違背國際秩序等。

聯合國帝國主義、微革會帝國主義

八約帝國主義

主條目:八國公約政治衝突事件

八國公約組織的理事會中僅締約國為理事會成員,惟理事會之決議對八約成員國具有強制力,因此在部分觀點中被視為締約國與加盟國的不對等地位,並存在侵犯主權之疑慮存在,遂爆發八國公約政治衝突事件。

華微共帝國主義

黃名帝國主義

靖開帝國主義

薩爾尼亞帝國主義

里格利亞帝國主義

圖洛維亞帝國主義

各方立場

大清和聯合帝國皇室首席事務官舜和(2023年7月12日):直到現在我還不知道清和為什麼被指控。

上圖僅列出華江斯坦首席執政官李文甄對於清和桂平王表示「不知道清和為何被指控是帝國主義」時的回應,對於圖片背後的意思或李文甄的原意不作任何評論。


大清和聯合帝國皇室首席事務官舜和(2023年8月18日):近日常有針對敝國以及敝國官員的匿名滋擾行為,甚至有「清和將會併吞華夏眾聯國」的不實抹黑言論傳出,侮辱我盟邦華夏眾聯國的國格與主權,謹此強烈譴責有關人士的操弄,並在此說明清華兩國的一體化必須基於雙方的平等對話,若清華兩國合併,也必然會以最公平的方式處理主權問題。


大齊帝國皇家大學:清和藉由自身的影響力和執政者之間的連結和其他國家進行合併,並在與他國權力組成高度相似的基礎之上成立外交共同體,進一步同化國與國之間的政治架構和文化思想。


華江斯坦君憲國聯邦首席執政官李文甄(2023年8月26日):關於大清和是不是有帝國主義這點,作為一個奉行修正君主立憲制為藍本的華江斯坦特色式民主主義國家,我個人不做任何評論,也不應該認為我有任何評論。當然個人並不支持帝國主義,可以從我歷次的對外發言中找到這件事。


天王民主帝國神皇何正:年輕人終究還是年輕人。


匿名回應:踏馬的林X希不要把這裡當你家個版 整天都是清和的文 你能不能再閒一點
該評論指控赫卡忒帝國皇帝康斯坦丁一世為匿名微國上的惡意攻擊者。